梅花楼:铸造萧山城中村改造典范 300多户村民喜圆“安居梦”
发布时间:2018-12-20 09:00:00

鸟瞰梅花楼小区万众名府

陆凤成陪同郑荣胜参观梅花楼安置小区景观河道

陆凤成带领村民代表察看安置房建设现场

具有浓浓年代感的陆凤成办公室一角

萧山老城区核心区域,萧绍路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市心路面貌一新,地铁贯穿;育才路正如其名,沿线布局多个学校。梅花楼旗下的万众名府、尚美名府、梅和名府均位于这几条交通动脉与北干山围合而起的黄金区域内,较高的车位配比、电梯直达家门、面宽超大的边套弧形阳台……村民们当初很难想像到,自己会从城中村的平房住进“高大上”的现代化管理小区。

梅花楼城中村改造,堪称萧山城中村改造成功的典范,在萧山城市改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让百姓享受改造成果

梅花楼城中村改造是萧山区首个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是萧山区政府2006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小区环境幽雅宜人,道路、绿化、保洁、河道、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9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荣胜调研城厢街道梅花楼社区,实地考察了解安置房区块分布和目前村民的居住情况,查看了地下车库、储物间、景观河等,称赞改造后的小区环境优雅,管理有序,堪称典范。

在听取梅花楼社区书记、市人大代表陆凤成的介绍后,郑荣胜称陆凤成是萧山区城中村改造的拓荒者和探索者,为政府分忧的村级带头人,一心为民的领头人,也是一位认真履职的好代表,值得大家学习。在陆凤成谈到社区探索加强村民和外来购房居民自治管理时,郑荣胜表示,这正是目前“三治融合”在基层组织的良好体现,基层治理离不开法治,也需要村民自治和德治建设,通过村规民约,更好地对社区进行管理。

陆凤成1988年起担任梅花楼社区书记至今,他抱着“艰苦这一代,造福下一代”的理念,把一个村变成了现在城厢街道内经济规模领先的一个转制社区:2004年7月社区经济联合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经济联合社社员变成了股东,每年都可以分到红利;2017年度分配红利为445万元,使社员真正享受到了村级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梅花楼是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性格”的城中村,“城不城、村不村”的身份尴尬。进入2000年以后,萧山的城市化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处闹市区的梅花楼社区与新的城市建设显得格格不入,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复杂、基础设施落后。陆凤成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社区面貌,从2003年6月起就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关于通过整体开发来改变梅花楼形像的建议。2006年,时任萧山区区长郑荣胜把梅花楼城中村改造列入政府的工作报告,开始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根据萧政发(2007)81号《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梅花楼社区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梅花楼城中村改造成为全区第一个城中村改造试点。

郑荣胜对梅花楼改造工程寄予厚望——萧山首个城中村试点改造若取得成功,带来的将是政府、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的美好局面。一是可以大大提升萧山城市面貌,同时有利于推动其他城中村改造;二是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三是老百姓是最终受益者,既能改变居住环境,还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300多户村民1000多人,如何搬迁?村委会如何操盘项目?未来建成后商品房如何分配?多少人可以享受最终项目利润……对于杭州萧山梅花楼置业有限公司来说,虽然获得了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但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改造工程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要求质量一定都要好的,都是自己人住肯定要花血本。”村民代表们告诉笔者:“我们村民经常结伴去工地监督,绝对不让质量有丝毫差池。”当时梅花楼项目的土地进入招拍挂阶段,最终由梅花楼村集体注册的“杭州萧山梅花楼置业有限公司”竞得,代建萧山区梅花楼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项目开工后,陆凤成带领村三委人员每天在工地现场,吃住在一线,督查进度,狠抓工程质量。陆凤成清楚:这次改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了,萧山的城中村改造就有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失败了,不仅会影响其他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更会让梅花楼300多户居民跟着吃亏。

2006年开始筹备,2008年1月8日正式启动,2015年12月,梅花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抽号拆迁户安置回迁交房的工作,在外过渡的老百姓终于拿到了安置房钥匙,许多业主先后进入小区进行装修,欢欢喜喜地准备住进新家。梅花楼城中村改造正真实现了“三赢”:即被拆迁户赢得了符合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社区集体赢得了微利;政府赢得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点赞,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时8年建成四大区块 四大亮点独树一帜

梅花楼是萧山目前为止单体最大的一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面建筑高度约85米,21幢高层或小高层建筑,还有1幢精美会所和一批沿街商铺。从2008年到2015年,共历时8年,建成ABCD四个区块。

梅花楼A、B区块隔河相望,A区块就是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安置区块,小区名为万众名府,B区块为尚美名府。这两个小区紧密相连,东侧紧邻乐购超市,西侧为萧山区中医院,北靠育东路,近邻北干山,南侧面向萧绍路。C、D区块为梅和名府,位于萧然东路东侧,分布在金家桥路两侧。回想当年,梅花楼·万众名府、梅和名府的交付,是全萧山人聚焦的大事,拿到钥匙的业主表示很满意:“地段好、房子好、规模大。”

梅花楼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四大亮点在全省可谓独树一帜——

亮点一:在全国首创“车载式”电梯模式,让医疗平车可以进户近床。

住惯了独门楼房的村民,要住进高楼大厦,如遇上骨折或心血管急病,如何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护送入医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陆凤成敏感地发现了当初建设图纸中这一细节缺陷,于是向电梯生产商提出了创新想法,要求生产商在符合国家的标准下对现有电梯进行改造,至少要让医院的平车能进入电梯,并可推到床边。陆凤成为此邀请了专业的设计院,融入自己的想法,最终造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车载式”电梯模式。2011年9月份,梅花楼签下了103部电梯的购货合同。此举不但受到了省建设厅领导的高度赞扬,这种独特的电梯新品还成为房产开发商青睐的产品,得以在全国推广。

亮点二:车位配比1:1.62的高比例,全国领先。

A、B区块规划设计方案显示,在37万平方米的区块内,将会有12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平均每户人家配有1.62个车位。这样的高比例配置非常少见。

陆凤成的想法是,我们建造的品质楼房,是希望村民安居百年的,所以要用长远眼光进行规划设计。据悉,地下室局部为三层,其中一层是非机动车专用。

亮点三:为每个大家庭配置地下杂物间,这在省内建筑中少有。

陆凤成认为,对于保持农居习惯的住户来说,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杂物间少不了,可以解决一个大家庭安放工具的难题。

亮点四:A、B区块之间建一条长200多米,宽20米左右,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的景观河,它将成为小区的一大景观。

A、B区块之间,有一条河相隔。为使南北区块融为一体、上下贯通,对建筑设计颇有想法的陆凤成提议,河底车库连成一体,河道建设成景观河,让整个小区流动起来。这一新颖的设计方案,同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首肯。

梅花楼旗下楼盘亮点纷呈,且周围配套齐全,教育资源齐备,交通路网发达,不仅村民满意,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梅花楼的客户中,很多是冲着楼盘质量和较好的学区资源来的,即买即装修,接着落户入学,也是一个优势。据了解,按照学区划分,万众名府、尚美名府及梅和名府属于江寺小学、回澜初中学区,都是萧山老城区的知名学校。

借钱创业度时难 艰苦奋斗葆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梅花楼城中村改造顺利完工后,臭水沟变成了流动的风景线,村民住上了质量优的高层洋房,社区管理服务都上了一个新台级,梅花楼社区班子却31年没有“挪窝”,一直在20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楼房里办公。走进陆凤成的办公室,一股浓浓的年代感——墙上张贴的梅花楼改造项目图已经卷边发黄,头顶的老式风扇、靠窗的办公桌和书柜已经用了30多年……被问及为何不更新一下办公环境,陆凤成摆摆手笑道:“不换不换,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

陆凤成这间办公室不足25平方米,“新”物件只有前几年安装的壁挂式空调,其他如办公桌、座椅、电扇、书柜、瓷砖墙柜等都是1987年搬入时设置的,整整31年没有更换。屋子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西面墙上张贴的一排褪色发黄的梅花楼改造项目图纸和效果图。如今,梅花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为何其规划图还挂在墙上?陆凤成说:“每天看到它,就会想起当年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那是一段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历程,既艰辛又快乐,同时还能不断激励自己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质,所以我十分地珍惜。”

梅花楼社区班子在31年前建成的办公楼内不“挪窝”,也有人提出过建议,有些老物件确实超期“服役”,今年年初,会议室内的老沙发实在太过破旧,终于换了批新沙发。更换后不久的一次党员会议上,不少党员打趣道:“沙发总算换新了。”陆凤成笑道,当年艰苦创业,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能不能创新思路,社区工作有没有新发展,不取决于办公条件的好坏。当年梅花楼村委一班人挤在不足60平方米内办公,一样成功完成了萧山首个城中村改造事业。

谈到自己为什么这么“抠门”, 陆凤成感慨良多,对当初借钱创业的事情记忆犹新。1986年陆凤成时任梅花楼村工办主任伊始,在集体没钱的情况下为建造办公大楼,村委决定向企业和个人借钱,先后筹集32万元,置地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六层办公楼,除了一楼一层集体作为商铺出租、二楼一层作为村委办公外,其余楼层全部转让了出去,得款62万元。还掉借款后,仅用剩余的30万元作启动资金在办公楼后面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经营房。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1994年又投资建造了农民公寓楼,并将早期建造的楼房转让给了房地产公司,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已拥有占地21亩,集办公、经营、实业、综合性使用的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

对陆凤成来说,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比改善办公环境重要得多。 1994年建造农民公寓楼时,他凭着先进敏锐的头脑,要求在130多平方米的住宅套房内建造两个卫生间,这在当时让人匪夷所思。没想到,此举深受住户欢迎,还引来了众多开发商和职能部门考察观摩,成为当地学习参考的模板。而在梅花楼城中村改造中,考虑到村民住户的现实情况,在不增加双梯面积的同时,采取一大一小的比例调整,在全国首创了“车载式”电梯模式,让医疗平车可以进户近床,满足了村民住户的实际需求。

在谋求新发展、成就新篇章的设想中,由于现有的办公楼区域面貌已不适应城区发展的需要,陆凤成又有了新的计划——将老办公楼拆后重建综合性的高楼大厦,重点引进三产、发展三产,重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城区再添新亮点。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方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