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徐松炎:一份充满幸福感的事业
2019年09月19日 09:10:06 星期四  余杭晨报

“黑暗让人产生畏惧,但五彩霓虹装点了黑暗的城市,带来了光明,光明使人愉悦,使人幸福。而我从事的行业,正是给大家制造幸福的。都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愿意为了大家的幸福,不止步地奋斗下去。”

2019年是徐松炎创办杭州勇电照明有限公司的第十年,他从一个小小的校办厂走出,凭借专业知识和奋勇拼搏的劲头,投身于户外照明设备行业,创造了一百多项专利。十年间,他将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成千上万的人们制造幸福感,一步一步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

魄力用实干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1985年,化工专业毕业的徐松炎进入学校机械厂从事技术工作。刚刚20出头的他怀着满腔激情和热血,在厂里边学边成长,很快积累了不少实操经验。

90年代初期,一些国内家庭开始将黑白电视升级换代成彩色电视,但当时中国彩电的配件都是进口组装,因此价格昂贵。细心的徐松炎注意到这一市场,开始“解剖”起彩电结构:高压发生器相当于彩电的心脏,彩电不能国产,是因为国内高压线技术不够。而当时从日本进口高压线要四块多一米,对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来说,大批量进口外汇开销极大。年轻的徐松炎看中了这块市场空白,在那时起投入到了彩电高压线的研发工作中。

但当时大学里很少有机会能接触高压线的相关技术,于是徐松炎每天到巷口的科技书店找俄罗斯的耐高压配方资料,这是他当时仅有的资料来源。没有相机也没有网络,徐松炎用笔抄下一篇篇材料,从翻译而来的生硬文字中寻找科技的点点灵感。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1998年,徐松炎带领厂内技术部门研发出了彩电高压线,弥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电高压线产品。相比较日本进口,两块钱一米的高压线极大地节约了国家外汇开支。当年,徐松炎获得了市技术开发优秀工作者称号。

“我想做别人做不到的,我总有这样固执的想法,并且认为只要坚持和努力,必能克服难关。”回想起当年的笃定,徐松炎觉得这应当是奋斗者具备的品质。他的这种品质,也一如既往地贯穿在了之后的事业之中。

执着用坚持获得国际认可

2002年,徐松炎开始着手准备彩电高压线的国际认证,希望得到国际认可后能将产品销往国外。

当时,霓虹灯在城市运用中已非常广泛。但当时的霓虹灯技术不成熟,容易破损、起火。“那时有生产者向我购买彩电高压线,用于连接霓虹灯设备。因为彩电高压线的安全标准远高于霓虹灯,极大降低了安全隐患。”徐松炎说。

既然是同一种原理,徐松炎便在准备彩电高压线国际认证工作的同时,生产了小部分霓虹灯高压线,一并送去美国认证。“当时我认为霓虹灯高压线的要求远小于彩电的要求,认证通过应该不难,没想到彩电高压线认证工作一次通过,霓虹灯高压线却步履维艰。”

原本只是“顺带”,徐松炎大可不必在霓虹灯高压线上多下功夫,但失败激发了他的斗志,徐松炎花了两年时间探求原因,才明白原来霓虹灯是户外照明设备,受环境影响大,实则要求更高。“做一次国际认证要10万元,我为了霓虹灯高压线,整整做了6次认证,60万在21世纪初期是一笔巨额。”徐松炎说,六年过去,抗紫外线性能、防水性能,各项标准一一通过,霓虹灯高压线终于获得了美国认证。

徐松炎回忆:“我既然开始做了,就总得想办法把这件事做好。也许是固执,但我一直坚信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再难也就是多花点时间。”

创新不随大流创造幸福未来

在霓虹灯高压线认证工作的六年之间,LED照明技术兴起,霓虹灯一夜之间无人问津。对徐松炎来说,六年的辛苦好似付诸东流。

但只要是做过的事,就一定能留下痕迹。

2008年前后,徐松炎也加入了LED创业的潮流中。“做别人没做过的”这个念头却一直在他脑子里挥散不去。在做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后,徐松炎认为户外LED照明设备是个可涉猎的领域。

户外LED照明设备与霓虹灯一样,防水性、阻燃性、抗紫外线的性能好不好,决定着灯具的寿命。“那个年代,太多人想靠做LED致富,可要做好就难了。”徐松炎说,正是之前做霓虹灯高压线认证的6年留下的经验,经过进一步研发和调试,他开发的LED照明设备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他发明二次封装LED防水技术,在防水技术及材料方面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7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在德国、美国、俄罗斯获得国际发明专利。

此外,徐松炎还主导起草了“浙江制造”标准《户外景观照明用LED点光源》,他带领的勇电团队荣获号称照明界奥斯卡奖的北美照明工程协会(IES)颁发的第45届IES照明奖唯一金奖,让“中国智造”照明产品登上了国际顶级奖台。

徐松炎说:“我一直在考虑幸福是什么。没有黑暗的地方就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就有幸福感。原来我做的工作是‘制造幸福’,每每想到这一点,我自己也就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作者:记者 宋晗语 戚亦铭 实习生 赵楚楚 通讯员 李春阁 编辑:郑海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