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李洁松: 杭汽轮转子车间最年轻的主操手是这样炼成的!
2019年10月17日 07:51:23 星期四  每日商报


早上10点,行走在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汽轮”)的小道,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鲜有车辆进出。此时,工人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29岁的李洁松亦是如此。

“稍等一下,我把最后一道工序做完。”转头回了一句话,李洁松又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只见他一会调下显示屏上的参数,一会又望望机器上正在加工的零件。十多分钟后,他终于按下了机器的“停止键”,开始跟我们讲述他的奋斗史。

李洁松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从小就喜欢动手做东西,看到电视里播放汽车广告时,也会好奇地想知道汽车的发动机是如何做出来的。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小时候的梦想终于成真。

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参加了多个技能比赛。比如,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获得了13名。

2013年6月,李洁松毕业后直接入职杭汽轮。那一年,杭汽轮在他们学校只有十个招聘名额,而他就是其中的十分之一。

“杭汽轮在杭州名气很大,我作为杭州人,能回杭州工作当然开心啊。”李洁松说。

刚进入杭汽轮时,李洁松被分配到了转子车间打末叶销的工序,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所谓的转子,就是汽轮机中所有转动部件的组合体,它承受蒸汽对所有工作叶片的回转力,以此驱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从毛坯转子到成品,大致需要六个步骤:粗车、精车、铣削部分加工、装叶片、打末叶销、总成加工。

一年后,李洁松被调到了转子精加工的工序,这是转子加工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也是要求最高的一步。

“我们需要将经过粗加工的转子用不同刀具再进行车削,最终达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同时在要求较高的部位利用超声波滚压、打砂皮等手段,在保证公差的基础上,提高零件表面粗糙度,以此提高配合质量,减少磨损,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李洁松说。

听着就觉得要求很高,更别说要做到。

李洁松说,他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师父,不仅手把手教他实操技能,还会听取他的意见。“在实际操作中我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给师父听,师父如果认可我的想法,会放手让我去试验,给了我足够大的进步空间。”

认真跟着师父学,然后自己不断练习。正因为如此,李洁松的成长也非常快。

一般来说,每台机器会配一个主操手,一个副操手,副操手平均十年才能成为主操手。而李洁松从副操手到主操手仅用了四年,目前是转子车间最年轻的主操手。

不仅如此,进入杭汽轮以来,李洁松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市总工会组织的各类技能比武和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在2013年杭州市数控车工职工组的选拔赛获得第三名,并选派参加了同年全省企业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在数控车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三名,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同时,获得了政府60万元人才住房补贴以及3万元浙A车牌补贴资格;

2014年10月,参加了杭州市“西湖杯”数控车比武,荣获第二名;

2015年,参加的精细化管理枞树叶根槽加工活动,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2017年参加浙江省总工会举办的浙江省数控车工项目技能竞赛,获得第一名,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一场场比赛,为李洁松赢得了荣誉,也让他得到了成长。他的努力,他的付出,公司领导都看在眼里。所以,当有新项目要试验时,这个艰巨的任务也一次次落到了李洁松身上。

比如,国内首台以斜面做承压面的转子试验,就是出自李洁松之手。

“一般的转子承压面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第一次接触双斜面,并且要做到两面切割一致,我当时心里也没底。”李洁松说,但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地尝试。

在一次次调整参数,使用非常规的横槽刀加工,并设计新型测量方式后,终于成功了。如今,这种承压面结构的产品已经顺利投产。

另外,从2018年至今,李洁松也在尝试利用capto接口的刀具加工转子各部位,并使用对刀仪对刀,提高转子整体加工效率。

他说,目前的刀具都是用手工打磨,手工对刀,效率不高,精度也偶有差错。如果这个尝试成功了,转子整体加工效率能提高50%以上。

任重而道远。如今的李洁松正抓紧时间一遍遍测试参数,争取早日试验成功。“多看多学,努力让自己的技能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李洁松说。

李洁松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转子车间分部1.4M沃伦贝格数控大车主操手。

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金蓝领”等荣誉称号。

他说

上个月,杭州举办了全国首个“926工匠日”,让我感受到技术工人越来越被国家重视、被社会认可。

人们常说,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中国作为制造业体量全球最大的国家,对于技术的重视必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了不起的技术工人。

我在杭汽轮转子车间一线干了6年多,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一台设备的主操手,深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技术工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代技术工人群体的一员,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加工知识、钻研加工技巧,不断完善加工工艺,以匠心筑梦,用实干兴邦! 

作者:记者 范昱 摄影 张帆 编辑:郑海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