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大坞玉泉堂
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走进大坞朱自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朱氏家庙——玉泉堂。
玉泉堂,位于萧山区河上镇大坞朱自然村村口。始建于明朝末年,重建于清朝后期。该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看楼和寝堂组成。前厅正大门上挂着“朱氏家庙”匾额,两侧檐柱上雕刻狮子、大象图案,明间是一个戏台,戏台顶部藻井上的彩绘图案,气韵生动;寝堂上高悬着由清代萧山书画家陆成栋所书的“玉泉堂”匾额。
1943年春至1945年秋,萧山中学前身——萧山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在此办学。为什么要把学校办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呢?创建于1938年的萧山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起初的校址在坎山的周家祠堂。1940年,萧山县城沦陷,县政府被迫迁至河上,学校停办。1943年春,在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学校才得以在这里继续办学,为民族抗战培养人才。
当时,学校师生以“玉泉堂”为校舍,一面坚持文化补习,一面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学校的条件极其简陋。透风墙、破板凳、旧黑板、桐油灯……学生们以附近农家为宿舍,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干一些农活。他们利用毛竹打通竹节,连接起来,将背后山上的泉水引进学校自制的水池,供煮水煮饭用。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1945年4月10日下午,美国驻重庆第十四航空队所属巴姆队长来校参观,并激情昂扬地演讲了自己英勇抗战的空战经历,使学生们深受鼓舞。
2016年11月3日开馆
岁月更迭,玉泉堂自然也不复了往日模样。在萧山区文物部门的指导下,2016年,河上镇人民政府对玉泉堂进行屋面翻漏及周边环境整治。在萧山中学的大力支持下,同年11月13日,利用玉泉堂布展的萧山中学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正门左侧,是一座长约2.5米的民国师生形象雕塑群,右侧是一本翻开的课本。纪念馆内分四大展区,分别是“战中”追忆、勿忘国耻、辉煌萧中和人文河上。其中,“‘战中’追忆”展区将当时的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进行了复原,重现当时“战中”学生在战火纷飞下艰难读书的场景。“勿忘国耻”展区重点展示了萧山沦陷、学校开办的艰辛、敌寇侵犯以及师生们无畏学习的历史记忆。“辉煌萧中”展区对萧山中学的发展史进行了全面回顾,详尽展示了萧中成立以来的杰出学子、名人博士,并用单独一间展示厅陈列萧中部分毕业生照。“人文河上”展区则是将玉泉堂所在地河上的名人乡贤、民俗风物、秀丽风景等人文风情进行展示。
现在,萧山中学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开馆至今已迎来数十批团体,其中还接待过来自德国的中学生。
书声琅琅的玉泉堂,已载入史册。萧山中学旧址纪念馆的开馆,堪称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典范,使千年古镇河上又增加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为河上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住了这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和精神财富。
今天,人们来到纪念馆,参观玉泉堂,了解抗战时期萧山学子奋发图强,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感人事迹,追忆历史,缅怀先贤。同时,它也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萧山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