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余杭新增4处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布时间:2019-08-16 14:07:03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杭州市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杭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依据候选文物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经专家论证、网上公示及征求相单位意见,日前,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余杭区有4处入列其中,分别为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国殇公墓。

这4处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是怎样?

一起来看看吧!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位于瓶窑镇石濑村燕担山(又名烟堆山)山顶。抗战时期(约1940年)日本人抓当地壮丁建造。堡体用青砖砌成,水泥勾缝。入口朝南,共二层,残高3米,内径3米,墙体厚约0.7米。一层分布多个打枪口,小者为步枪口,大者为机枪口,略呈喇叭形。二层是炮台。该碉堡占据燕担山山顶至高点,视线开阔,且位于余杭、安吉、德清三县交界地带,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抗战时期,日军曾据此控制通往老余杭的唯一一条大道(今15省道),拦截攻击中国抗日部队及周边地方抗日武装,是日军侵略余杭的一处重要据点。2016年,余杭区文广新局、瓶窑镇政府出资45万元完成整体修缮,并铺设堡体四周地坪,修筑上山石阶。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原在双溪河砻糠堰北岸边,现立于径山镇四岭村上仕村西北侧仕村溪畔双碑园(2007年建造)内。碑体上方造“抗战亭”予以保护。碑坐西朝东,碑体为三棱体,三边均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碑顶有国民党党徽。碑高2.12米,三边长均为0.28米。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桂系部队在此抗击日寇,浴血奋战,许多将士阵亡。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立此碑纪念。是研究余杭地方抗战史的实物资料。2004年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7年,余杭区政府出资修建碑亭进行保护。

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黄湖镇清波村西北木鱼岭山顶木鱼岭位于黄湖镇清坡村南端的白塔自然村旁,此地西临天龙山,东依黄湖大溪,溪边悬崖陡峭,杭宣公路沿岭而过,山北侧形如木鱼正卧,故而得名。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由安吉方向入侵余杭,于黄湖一带烧杀掳掠后向杭州进犯。驻扎临安横畈的国民革命军广西部队十九师某部闻知后派出三营九连来援,阻敌东进。是日拂晓,日军千余人至孙家口和上街两村,又至中街、车站,大肆劫掠。九连战士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军民合力在木鱼岭阻击。日军进到白塔凉亭时,即遭迎头痛击,一时不知所措,30余人或死或伤。待日军凭借优势兵力开始反击,九连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予以交叉火力阻击,整个上午战斗呈胶着状态。午后日军仍被阻击于白塔凉亭一带,并一度被迫退守白塔畈。下午3时,日军以优势兵力再度强攻,并分兵渡溪,迂回包抄,从侧面攻击木鱼岭。三营七连沿溪赶来援助,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九连与七连弹尽粮绝,撤向里洪。国民革命军浴血鏖战近12小时,歼敌百余名,自身亦伤亡惨重。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黄湖三官堂立碑纪念。碑青石质,三棱体,高2米,每面宽0.25米,上端刻有国民党党徽,下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字,楷书,字径高、宽各0.15米。1995年在木鱼岭山脚建纪念亭,将碑移至亭内。2004年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17年,因沿线公路拓宽需要,经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批准,由余杭区政府文物专项资金出资实施了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迁移工程,将改碑有山脚迁建至山顶,为方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修了石板广场。

国殇公墓


国殇公墓位于余杭街道山西园社区,宝塔山东麓。《余杭镇志》(1992年版)载:安乐山东麓有一山坑,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安乐山、狮子山激战。战后里人收集枯骨纳入坑中,俗称余杭“千人坑”。日军侵占余杭期间,将逮捕的抗日军政人员及群众施刑后捅杀于坑内,也有许多被射杀而遗尸两山附近者。抗战胜利后,县长薛祚鸿收理附近军民遗骸,筹建墓穴。在两山周近,仅颅骨数达200余。墓坐西朝东,呈圆形,馒头状,顶覆土。四周以条石砌筑,水泥勾缝。横式青石墓碑从右向左阴刻“国殇公墓”四个红色大字,两旁分别竖向阴刻“丙戌扫墓节”、“薛祚鸿题”以及印章一方。“丙戌”民国三十五年(1946),薛祚鸿为时任余杭县长。国殇公墓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残杀无辜中国人民残暴罪行的历史见证。2013年,余杭街道对其行了保护提升及环境整治。(供稿/局文物保护科)

来源:余杭文体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