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记住74年前的今天!乔司、瓶窑、崇贤、黄湖、径山、鸬鸟 鬼子做的孽不能忘!
发布时间:2019-08-18 22:00:00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

从1931年到1945年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

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凯歌

九一八事变当夜日军炸毁铁路的地点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疯狂的侵略战争

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

3500万以上同胞伤亡

四万万人民被压迫

烽火岁月山河飘摇

苍生蒙难家国难安

在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

在那个生与死的战场上

无数战士前赴后继

在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

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历史不容抹杀,

更不容篡改!

让我们一起见证

日军侵华滔天罪行的如山铁证,

共同瞻仰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重要遗存。

日军盘踞余杭期间,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留下的罪证不计其数。只可惜临平山碉堡、余杭通济桥头碉堡等无数罪证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仍然留存的乔司千人坑、瓶窑燕担山碉堡等为数不多的各类战争遗存中,见证了日军侵略的罪行。

乔司千人坑

【地点】:乔司街道保庆桥畔

【级别】: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2月18日,日军遭国民党第10集团军62师袭击后,于次日拂晓包围乔司,在保庆桥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实行报复性烧、杀,遇难同胞达1360余人,烧毁房屋7000余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乔司大屠杀惨案。遇难同胞遗体被丢弃在保庆桥畔的池塘内,故名“千人坑”。1941年,当地医生方寿僧出资收殓残骨,瘗之以冢,立碑直书“戊寅公墓”四字。抗战胜利后,为纪念乔司遇难同胞,在土冢原址上重建公墓,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1983年公布为余杭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余杭区政府投资160余万元重修墓道、保庆桥、亭子,新建陈列室。乔司千人坑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余杭千人坑(国殇公墓)

【地点】:余杭街道山西园社区,宝塔山东麓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余杭镇志》(1992年版)载:安乐山东麓有一山坑,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安乐山、狮子山激战。战后里人收集枯骨纳入坑中,俗称余杭“千人坑”。日军侵占余杭期间,将逮捕的抗日军政人员及群众施刑后捅杀于坑内,也有许多被射杀而遗尸两山附近者。抗战胜利后,县长薛祚鸿收理附近军民遗骸,筹建墓穴。在两山周近,仅颅骨数达200余。横式青石墓碑从右向左阴刻“国殇公墓”四个红色大字,两旁分别竖向阴刻“丙戌扫墓节”“薛祚鸿题”以及印章一方。目前保存状况良好,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残杀无辜中国人民残暴罪行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独山碉楼

【地点】:崇贤街道龙旋村独山东南坡

【级别】: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初为当地林姓村民建造,故又称“林宅”。建筑坐西朝东,平面呈矩形,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406平方米,屋顶为硬山顶。建筑一层设回廊,四周外墙用块石砌筑,一层用水泥勾缝,二层用石灰勾缝。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整修后作为日军的军事据点,是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力证。2013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余杭区政府出资50余万元进行了保护修缮。

燕担山碉堡

【地点】:瓶窑镇石濑村燕担山山顶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位于瓶窑镇石濑村燕担山(又名烟堆山)山顶。抗战时期(约1940年)日本人抓当地壮丁建造。堡体用青砖砌成,水泥勾缝。入口朝南,共二层,残高3米,内径3米,墙体厚约0.7米。一层分布多个打枪口,小者为步枪口,大者为机枪口,略呈喇叭形。二层是炮台。该碉堡占据燕担山山顶至高点,视线开阔,且位于余杭、安吉、德清三县交界地带,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抗战时期,日军曾据此控制通往老余杭的唯一一条大道(今15省道),拦截攻击中国抗日部队及周边地方抗日武装,是日军侵略余杭的一处重要据点。2016年,余杭区文广新局、瓶窑镇政府出资45万元完成整体修缮,并铺设堡体四周地坪,修筑上山石阶。

狮子山碉堡

【地点】:余杭街道宝塔村狮子山南侧山峰

【级别】:余杭区不可移动文物

1937年日军占领余杭后,为有效控制中国军民的抵抗,居高临下地控制从杭州通往临安、余杭的公路,强迫当地百姓在狮子山修建了碉堡。据《余杭镇志》(1992年版)载,“日军于狮子山顶及中腰筑大型碉堡两座”,可知原有两座碉堡。现仅存一座,位于南侧山峰顶端。墙体用附近民房拆下来的清砖砌成,并用水泥勾缝,上分布有8个架机关枪的墩位,可同时使用4把机关枪。该碉堡占据狮子山南侧山峰最高点,日军在此可俯瞰整个余杭镇,并可在此控制昱杭公路,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是日军发动侵略战争的铁证。

面对日军的暴行,

余杭人民没有畏惧屈膝,

而是挺直了脊梁,

不畏强暴,浴血奋战,

在余杭这片土地上留下了

大量先辈们抵御侵略、

英勇斗争的足迹。

吴永加墓

【地点】:良渚街道安溪村东山南坡

【级别】:余杭区不可移动文物

1938年2月24日,原安溪镇(今良渚街道安溪村)农民吴永加路遇5名日军从瓶窑到安溪骚扰。因拒绝带路并俟机杀死1名日军,后躲入村中,被财主出卖,遭日军枪杀,年仅33岁。乡人将其葬于四相公凉亭旁塘上,后迁葬于安溪大桥北、东山南坡。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安溪镇重修该墓并立碑。墓坐北朝南,水泥墓,平面呈圆形,直径2.55米。碑宽0.77米,高1.7米,厚0.08米,上书“吴永加之墓”,并有纪念碑文。吴永加墓为良渚街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地点】:黄湖镇西北木鱼岭东南山坡上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0年冬,日军进犯黄湖,驻黄湖的国民党19师某团一连,与大部队失去联络,在给养断绝、服装单薄的艰苦环境下,坚持抗日。在木鱼岭狙击战中击毙日军百余人,终因寡不敌众,17名官兵在战斗中牺牲。1947年,黄湖民众在三官堂立碑纪念。碑青石质,呈三角形,高2米,每面宽0.25米,上端刻有国民党党徽,下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字,楷书,字径高、宽各0.15米。1995年在此建纪念亭,将碑移至亭内。2004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地点】:径山镇四岭村上仕村西北侧仕村溪畔双碑园内

【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双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四岭村上仕村西北侧仕村溪畔双碑园内。1937年12月23日,日军由安吉方向入侵余杭,于黄湖一带烧杀掳掠后向杭州进犯。驻扎临安横畈的国民革命军广西部队十九师某部闻知后派出三营九连来援,阻敌东进。国民革命军浴血鏖战近12小时,歼敌百余名,自身亦伤亡惨重。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黄湖三官堂立碑纪念。碑青石质,三棱体,高2米,每面宽0.25米,上端刻有国民党党徽,下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字。2004年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17年,因沿线公路拓宽需要,经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批准,由余杭区政府文物专项资金出资实施了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迁移工程,将该碑由山脚迁建至山顶,同时为方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修了石板广场。

抗日墙标

【地点】:鸬鸟镇太平山村上潘自然村

【级别】: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5年3月,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三支队进入太平堂上潘村时,在村民潘观良民宅门外南墙右上方檐下,离地2.5米处,用蓝色油墨书写美术体“军民一致把鬼子赶出去!”标语一条,字径高0.55米,宽0.3米。由于风吹日晒半个世纪,字迹褪色严重,1996年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原字迹上用相仿颜色进行加色。2009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至2014年,余杭区政府出资30余万元对抗日墙标及其所在的民居进行了保护修缮。

忠烈祠旧址

【地点】:鸬鸟镇太公堂村

1937年12月,随着日军入侵,杭州市、杭县、余杭县沦陷。杭州市、杭县、余杭县政府先后迁驻安合乡太公堂(现鸬鸟镇太公堂村)。1942年,余杭县政府以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名义,发动群众捐助木料,摊派民工,建造“忠烈祠”。现存奠基石碑一通,上刻“民国三十一年九月……日 余杭县县长周自曾奠基”。1945年3月,新四军南下抗日,进入余杭西部山区。苏浙军区任命肖松甫为中共余杭县委书记、县长,建立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肖松甫曾在忠烈祠召开开明绅士、乡保长、乡民代表、农民和青年代表等100多人参加的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即士绅座谈会),在会上宣布要成立余杭县抗日民主政府,动员各界人士出钱出力,共同抗日。2013年,余杭区政府出资280万元恢复了忠烈祠旧址,为三幢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145平方米。

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

【地点】:临平东湖街道临平山麓临平公园内

为永久地纪念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1991年, 余杭县人民政府在 临平山上建造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用枣红色花岗岩和汉白玉大理石砌成,高12.2米。碑的正面有原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姬鹏飞亲笔书写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前广场呈余杭地形,面积1200平方米,碑后有《余杭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石屏一座,记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牺牲的142名烈士的姓名。

这些战争遗存镌刻着余杭人民在最危险时刻迸发出的壮丽生命色彩,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余杭人民不断进取的步伐!(部分来源 余杭发布)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