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两次临危受命,一生忠党爱国
发布时间:2019-09-12 18:00:00

壮丽70年·红色记忆

——两次临危受命,一生忠党爱国

罗希明,原名刘吟,1918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却在浙西奉献出自己的革命力量。1932年,14岁的罗希明参加了红军,1934年成为中共党员。1939年6月,罗希明调到浙西特委工作,两次临危受命,先后以临余工委书记和浙西特派员的身份到余杭,为发展党的组织,策划建立党的抗日武装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希明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驻余杭的政工队和特支被迫全部撤往天目山,余杭地下党的领导问题,成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大事。在这危急时刻,中共浙西特委派罗希明孤身一人来到余杭,接收和加强余杭地区秘密党组织的领导。

1940年1月,罗希明根据浙西特委决定,在余杭双溪镇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中共临(安)余(杭)工作委员会,罗希明任书记,邹求真、张季伦等4人任委员。罗希明认真贯彻浙西特委关于“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不可缺一,巩固抗日进步势力,抵抗投降倒退势力,力争时局好转,克服时局逆转的基本方针”,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散发毛泽东发出的《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的通电传单。同时,组织农民进行减租减息,保蚕保粮活动,解决了农民的一些困难,并在活动中健全和壮大党的力量。至5月,罗希明调离余杭时,余杭已建立6个党支部和1个党小组。

此外,罗希明还与打入国民党爱国军官鲍自兴部的中共党员张炳炎多次联系;也对思想比较开明,时任国民党区长,又是鲍自兴的同学、好友的朱思洪做工作,使朱向党靠拢。这为以后鲍自兴与朱思洪以“伪化”之计策反一支武装,加入到新四军队伍创造了条件。

“皖南事变”后,浙西地区在日、伪、顽的交织统治下,斗争形势十分严峻。1942年初,罗希明被任命为浙西特派员,以单线联系方式,继续领导吴兴、长兴、嘉兴、桐乡等地的工作。坚决贯彻“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坚持斗争”的方针,使上述地区的党组织减少损失,坚持原地斗争。

1943年夏天,罗希明接受了第二次到余杭的紧急任务。当时余杭的国民党爱国军官鲍自兴,在苕溪两岸领导浙西行署反敌行动团一次次地打击日、伪军队,引起了浙西国民党顽固派的怀疑和警觉,决定扣押鲍自兴。危急关头,太滆地委立即派罗希明到余杭帮助鲍自兴脱离险境。

罗希明虽然身体有恙,但还是及时赶到余杭与张炳炎、鲍自兴和朱思洪接洽。经过精心策划后,于同年7月初,鲍自兴带部队到杭州城郊,佯作交火,鲍以受伤被俘而进入张华夫部,实现“伪化”处理的目的。11月,罗希明安排党员胡延夫打入驻海宁长安镇的汪伪“浙江省第二清乡督察专员公署保安队”(下称长安部队),并担任该队队长。接着,罗希明便通知鲍自兴、朱思洪进入长安部队,在该队建立中共特支。

▲鲍自兴

1944年7月,长安部队已控制了沪杭铁路的长安、许村两个车站,也控制了钱塘江边的盐官、翁埠和石塘头3个渡口,形成了为浙东根据地输送药品、日用品的一条秘密通道,甚至也输送了一些枪支弹药。8月底,中共浙东区委通知长安部队开赴浙东归建。因临时变故,鲍自兴和朱思洪仅带领一连87名官兵到达浙东抗日根据地,编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部警卫大队第三连。

新四军北撤后,罗希明任松沪杭嘉湖工委委员等职,继续坚持隐蔽斗争。杭州解放后,罗希明进入杭州市公安部门工作,后调入上海市工作,曾在上海市卢湾区政协任常委,享受老红军待遇。

1988年,罗希明因病逝世,享年70岁。罗希明一生都在为人民的解放与安定的生活而斗争,从未停止。

来源:余杭史志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