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红色记忆 | 龚家厅堂话当年 ——发生在黎明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9-13 18:00:00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桐庐博物馆将连续发布系列向社会各界征集的发生在桐庐的红色革命故事,让大家缅怀那些“近在咫尺”的革命先烈,铭记那段艰苦卓绝又激情满怀的岁月,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砥砺奋进新时代!

1948年

的仲夏,这是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丁家岭的村民经过白天的劳作,已经进入了梦乡。

突然间,屋后传来嘈杂的沙沙声。声音越来越响,惊醒了我的父母,也弄醒了我,那年我五岁。我们扒在后窗往下一看,只见大队人马正由岭脚方向开来。抬的抬,扛的扛,热气腾腾,急促地向西行进。

01

古厅作证

第二天一早,在龚家厅堂前面,堆放了许多物资:大捆的白纸、机器、油墨等。

龚家厅堂又叫宏道堂,建于清朝,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三间二进楼房,前厅后堂,旧称廿四间头。

宏道堂

遵照指挥,人们将所有物资分别搬到厅楼与堂楼上。部队的同志经过一番紧张工作,将印刷厂设在古厅楼上,鸡鸣社安放在堂楼上,很快就绪。

鸡鸣社有5—6个人,日夜轮流工作,经常发出“嘀嘀嘀,嘀嘀嘀”的声音。记得有一次,我们好奇,几个孩子蹑手蹑脚地上楼去看看,结果被大人劝说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是收发报机发出的声音。胡良叔家就住在堂楼北侧,他说,有时“嘀嘀嘀”声,会响到天亮。饭是他们自己做的,用的是煤油炉子。

厅楼顶的印刷厂很快投入工作,一沓沓《金萧報》由地下交通员从这里送出……

02

黎明前的黑暗

新合乡地处桐庐边陲,与浦江、富阳、诸暨接壤。1949年前,叫四管乡。解放后,分新四、新民两个乡。人民公社解散后合为一个乡,即现今的新合乡。丁家岭现属新四行政村。

金萧支队隶属浙东纵队。主力部队奉命北撤后,留下秘密武装和地下工作者,坚持原地斗争。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内战爆发。

金萧支队主要领导及干部

翌年,浙东武装陆续恢复重建,路西(浙赣铁路西)建立了以蒋明达为支队长的金萧支队。金肖支队后勤部就设在离丁家岭不远的山桑坞。那里有被服厂、修械所等。

丁家岭外的湖田、旧章(今旧庄)等村,也都有部队的重要机构。原江东县兰浦区领导骆奇同志曾对我说过,我们来联系工作,就到旧章为止,再里边就不让去了。

1949年初夏,我刚6岁。一天吃完饭,便听得有人在大路上喊:“国民党部队来了,快逃!”这是国民党203师金式的部队,分三路包抄:一路由浦江潘周家方向往丁家岭过来;一路从浦江里罗家翻支横岭向丁家岭来;一路经雪水岭偷袭。大家开始逃难,许多人拖儿带女,吃尽苦头。我母亲一双小脚,三寸金莲,抱着还未断奶的妹妹,拉着我,随村里人向山坳里逃。我们爬上了对面海拔六、七百米的笔架山,在一小块平地上坐下。

约莫呆了2—3个小时,只听得村里传来凄厉的喊叫声。后来知道是国民党部队抓住了客住丁家岭的诸暨上施人倪讨劳(音),要他说出金萧支队后勤部的情况,他不说,便动用了“老虎凳”刑罚。他双腿致残,失去了劳动能力,不久死在丁家岭。

下午3—4点钟中光景,国民党军爬上山头,一阵急速的枪声响起,子弹在我们躲藏处的前面落下。落在箬叶上,酷似下雨一般,逼迫我们出来。

下山时,我妈胸前捂着妹子,背后驮着我,在一块长陡的碎石坡上,仨人滑滚下坡,妈妈遍体鳞伤,儿女哭叫一片!

最惨的是我的大伯母陈桂馥(金萧支队后勤部护士颜利君的阿婆),她逃在半山,被国军开枪射杀,滚到悬崖上搁在半空,死得十分痛苦,两只手指甲都捥光了!为寻她的尸体,我大伯和我父亲及叔叔三兄弟,冒雨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因悬崖峭壁难以企及,特雇请大源大刀山人用悬索取下尸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被飞来的横祸击碎了!

大伯龚家煜,悲切之状,不言而喻。三年后,英年早逝。

国民党军的清剿,丁家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被洗劫,无一幸免。每户人家的鸡和猪,统统杀光,粮食抢光。丁家岭村为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沉重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他们还烧了山桑坞的被服厂、捣毁了修械所,杀害了周秋水同志,残忍地锯下他的头颅,悬掛在丁家岭木桥头的桕子树上!1998年,乡人民政府为周秋水同志,在其殉难处立了一块纪念碑。

03

军民鱼水情义长

金萧支队在丁家岭,时间虽然不长,但从大人的言谈口述中,部队与老百姓真是情深义长。

大约是1947年前后,金肖支队派了四个人来踏勘后勤部的落脚地,夜间途经丁家岭,在龚谋寿家借宿。其妻钟玲花,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后来,印刷厂、鸡鸣社办在厅里,村民经常送上一些农家菜去。后勤部队的人都坚持付钱。

国民党203师前来扫荡前夕,村民龚胡良、龚金春、龚河海、龚金根、龚美金、龚小根、余光炳、余根土、余金荣等,争先恐后地帮助后勤部转移物资。背纸的背纸,扛机器的扛机器。

几十年过去,龚美金还记得有一捆纸藏在西山脚的涵洞内,印刷机藏在中央畈山腰的岩洞中,并让钟淑蓉躲在这个洞里看管。足有十七、八担物品,分散藏在中央畈的杉木林里。部队纪律严明,凡参加转移物品的人,都发给了工钱。

人民子弟兵爱人民,和蔼可亲。后勤部何主任(即郭慎敏先生)、陈相海(大队长)、杨友新等领导同志是丁家岭的常客,老幼皆知;我父亲龚金春被国民党抽了壮丁,母亲因儿小女幼,以泪洗面,日子不知道怎么过。部队得知后,马上派人出钱,到马剑将我父亲营救回来,母亲感激涕零。

在203师扫荡中牺牲的周秋水同志,生前是承德堂龚道法(字,仲三)家的常客;后勤部医院护士颜利君,爱上了吾兄龚道法。后来,她随北撤部队到东北,龚道法赶去辽宁阜新完婚,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就取名阜新。

即便解放后多年,村民们依然不忘当年。我母亲潘春芳,就牢记着金萧支队的好处。有一次,她去山桑坞里边大坪采摘粽箬,发现好多部队用过的东西:收发报机、时钟等。她索性活也不干了,到山桑坞村借了二只麻袋,把它们一件不漏地挑回家里,足有百十斤重,摆在堂前一摊子。尤以自鸣钟为多,方的、圆的好多样子。

她跑到去乡政府,要把这些物品交给政府。当时的乡长是里松山人钟为松,他清点后拿回了乡政府,高度赞扬了潘春芳:“你这样放弃自己劳动的工夫,不怕吃力,公物交公,精神真好!”

改革开放后,金萧支队许多老同志、老领导,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他们不忘峥嵘岁月,军民情深,大力回馈老区人民。最突出的是在石云山等老同志的努力下,打通了新合通向县城的雪水岭隧道。从此,崇山峻岭有了直道坦途,造福老区,子子孙孙享福不尽。这真是——

丁岭古厅今犹在,难忘当年金萧人!

来源:桐庐博物馆   作者:龚道财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