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青山有幸埋英魂 浩然正气代代传——记桐庐分水镇西华烈士墓
发布时间:2019-09-27 18:00:00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桐庐博物馆将连续发布系列向社会各界征集的发生在桐庐的红色革命故事,让大家缅怀那些“近在咫尺”的革命先烈,铭记那段艰苦卓绝又激情满怀的岁月,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砥砺奋进新时代!

沿着风景秀丽的分水江水利枢纽向上游走,有一座绿色葱茏的铁帽山。在茂密的树林中有一条人工精心修建的水泥路,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西华烈士墓赫然出现在眼前。墓坐西向东,占地约100平米,环状的坟茔简洁肃穆,墓基用花岗石包围,上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前立有一方形的花岗岩石碑,鲜红的五角星下简单的文字介绍了这里安息的烈士经历的战斗和英雄事迹。

据三槐村委书记季国红介绍:1949年3月,在人民解放军陆续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已日近西山。大好形势下,分水合村地区的有志青年,在金萧支队和皖浙总队的支持帮助下,建立了一支以合村地区青年农民为主体、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武装力量——浙西支队。

为了扩大游击根据地,壮大武装力量,支持浙西支队的建立,3月26日,皖浙总队陈新副司令员率主力200余人来到合村,与浙西支队会师。28日,陈新得知当地敌人的布防情况后,经过研究分析,决定夜袭於潜上沃恶霸地主邵展成的保安队。当晚,在夜色的掩护下,皖浙总队和浙西支队及部分青年学生悄悄地向上沃进发。29日拂晓,部队包围了邵展成的家,出人意外的是,敌人似乎得到了消息,提前逃跑了。部队在返回合村途中,遇到了敌人伏击。

当时的国民党分水县长陈觉文,得到了皖浙总队主力在合村活动的情报,他岂肯放弃这次剿共邀功的机会,于是联合省保安司令部和省保安三团定下计划,准备把皖浙总队消灭在合村。29日早晨,他亲率县自卫队,会同省保安司令部突击第二大队王之辉部两个中队和驻扎在印渚埠的国民党省保安三团刘莹部,兵分两路“进剿”,在富家一线布下了埋伏。

当时陈新带领的皖浙总队到达西华村附近时遭到敌人伏击,他果断指挥,命令一部分战士迅速抢占村西海拔220多米的铁帽山制高点,一部分向隐蔽在西华村前树丛中的敌人进行包抄。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胜利。

战士们以虎狼之势冲上铁帽山山岗后,用猛烈的火力扫射敌群,打得刘莹部溃不成军,狼狈退守在天目溪旁。上午9点,正当我军再次向敌人发起进攻时,王之辉部已抢占了云头村西海拔255米的麻栗山岗,他们用重武器组成强大的火力向皖浙总队发起凶狠的反扑,敌我双方反复厮杀,战斗非常激烈。

下午1点多,战斗已经持续4个多小时了,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下,陆续有战士负伤牺牲,副司令员陈新被敌弹击中肺部身负重伤。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硬拼不行只能智取。下午4点多,浙皖总队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吸引敌人的主力,准备晚上突围。

战士们不顾枪林弹雨,迅速消灭了驻扎在铁帽山东南山腰间的一股敌人。晚上11点,部队向南突围。为迷惑敌人,最后撤退的队员吹响军号,点燃篝火,同时分别向东西两个相反方向的敌人猛攻一番,然后迅速撤离山头。敌人中计,以为共军要发起进攻,于是开足火力拼命地向对方猛烈地扫射,直到天亮后才发现共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次战斗,历时10多个小时,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皖浙总队作战英勇机智,俘敌10余名,缴获敌机枪3挺,步枪三四十支,弹药若干。敌官兵伤亡数十人,损失惨重。当时的中共皖浙工委机关报——《黄山报》称此战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挖心战”。

战斗中,皖浙总队程林贤、姚凡宣、李青山、吴茂水等10多名同志壮烈牺牲,副司令员陈新身负重伤,医治无效于4月上旬在淳安九都何家光荣牺牲,时年30岁;浙西支队牺牲1人。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烈士的遗体偷偷殓棺安葬,最初葬在云头自然村。

解放后,三槐村的群众又自筹资金,在铁帽山腰修建了烈士墓,以供人们瞻仰和吊唁。2005年、2009年和2013年先后又进行了三次维修。如今的烈士墓背依青山,面朝风景秀丽的天溪湖,吊唁者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分水江两岸的风光如画卷一般呈现在眼前。江山如画,真可以告慰安息在此的英烈们。

青山有幸埋英魂,被救百姓常感恩。在牺牲的烈士中有一名叫李青山的战士,他是在铁帽山战斗打响后,发现枪林弹雨中有一个路过此地的小男孩吓傻后倒在路边,随时都有被流弹射中的危险。李青山发现后不顾个人的安危,跳出阵地迅速地朝男孩跑去,敌人发现后疯狂地朝他射击。孩子被送到了安全地带,李青山却身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

当年被救的男孩,现已70多高龄的老人陈潮水,每年清明节都要来祭拜恩人。李青山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也被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据当地百姓说,当时牺牲的烈士都很年轻,有好多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李青山是牺牲后老百姓从他的口袋里找到一枚刻有名字的印章,才确定了他的身份。西华烈士墓安葬了15名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但能确定身份的只有4位,其他的都是无名英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青山烈士旧时的一位战友,据说当时在安徽军区任要职,通过浙江军区找到了他牺牲的地方,来到了铁帽山,他提出要迁烈士的遗骨回家乡去安葬。但他看到当地百姓对烈士们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后,还是决定让烈士安息在铁帽山,继续守候着分水江边的清风明月,庇护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来源:桐庐博物馆   作者:刘月萍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