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最美奋斗者之马寅初
发布时间:2019-10-08 18:00:00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年9月1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公布,马寅初榜上有名。

他,曾任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浙江大学校长和首任北京大学校长,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他是中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先驱之一,他毕生从事于经济学的教育和研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将研究重心转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理论上。他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为新中国经济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坎坷波折,但初心不改,始终坚持真理,追求进步。当然,提及马寅初,自然离不开他著名的“新人口论”,这也可以说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典范之作。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引起了马寅初的忧虑。他认为当时的人口增长率过高,影响资金积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54年,马寅初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并于1955年提交至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小组讨论。1957年7月3日,马寅初向全国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然而,耿直之士的谔谔之言,却很快遭到批判。在极左的压力下,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之职。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面对报刊上200多篇反对他的文章,一方面,他逐篇细读,虚心采纳合理因素用以完善自身观点;另一方面,他对其中的谬误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学术性论战,发表了10余篇说理性文章反击。后来的几十年,事实证明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预言。1979年,98岁的马寅初得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荣任了北京大学的唯一一位名誉校长。1993年,他还被追授“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潘序伦先生曾向记者说,“马寅初是近百年来最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时至今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对我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寅初的身体力行,更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知难而进的师者榜样。他曾在文章中写道:“我平日不教书,与学生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总想以行动教育学生,我总希望北大的一万零四百名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便低头。”

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六十余载的马寅初,在教育管理与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经验。他认为,教育和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切合实际要求、服务社会的专门人才。他一直视教学为根本,认为“学校里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上课,凡是有条件的人都应当到第一线上去给学生讲课,并力求把课讲好。”他认为,“误人子弟是最大的罪过。”他认为读书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打倒死读书”。他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培训等方面都作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同时,马寅初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马寅初的学生、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赵迺抟曾在《光明日报》以《不屈于威武不愧对真理——敬祝马寅初老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撰文写道:“在解放前的十年中,他憎恨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敢怒敢言,受尽摧残而不屈服,可称得正气壮山河!在后十年中,他热爱新中国,同心同德,为了学术的尊严,对于错误的批判,作坚决的斗争,不屈不挠,做到了不愧对真理!先生道德文章,为世所钦。”

来源:马寅初纪念馆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