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杭州正处于城市国际化和“亚运会”筹备关键期,城市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如何既保证工程建设又好又快推进,又能有效控制工地扬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今天这个会议给出答案。
5月24日上午,杭州市建委牵头召开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提升暨2019年“双创”活动周“六五活动”保障动员会,印发《2019年全市建设工程扬尘管控水平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杭州市建设工地“控尘十条”,推进十个部门联动,打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组合拳”,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全力保障“双创”活动周、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日等重要活动顺利举办。
杭州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孔春浩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海峰到会指导。会议由市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董天乐主持会议并布置工作。拱墅区建设局、市地铁集团、市城基中心、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施工企业、铁四院代表监理企业作表态发言。
据了解,今年杭州市建设工程扬尘管控水平提升治理行动从今天起正式开始,范围涵盖全市工程建设各个领域,包括建筑工程(房屋、市政工程)、市政设施修缮工程(含交改施工便道与恢复)、拆除工程、园林绿化(改迁)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人防工程、各类管线迁改(恢复)工程等八大类工程。
根据文件精神,今年行动的重点是三个方面:
01推广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设施
根据《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要求,在建工地要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施。今年重点在新建工程、在建主体尚未开工项目安装在建监测系统,到年底力争有50%以上重点工地应用设备进行动态监测。
02从严落实“控尘十条”
对标国家标准,今年明确扬尘控制“8个100%”标准,与去年相比增加“土方开挖100%湿法作业”要求。
同时,针对工地文明施工扬尘管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台杭州市建设工程“控尘十条”,对围挡高度、出入口保洁范围、桶罐封闭、湿法降尘等环节进行细化。
杭州市建设工地“控尘十条”
序号 管理项目 管理要求
1 围挡规范 工地四周设置硬质围挡封闭,高度不得低于2.5米,按规定设置三分之一以上公益广告,并保持整洁。
2 出口保洁 工地主出入口50米范围内保持洁化,无碎砖乱石,无明显污泥、污水痕迹。
3 场地硬化 工地出入口、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和加工场地应、硬化到位。
4 裸土覆盖 非施工作业的裸露地面、空置24小时以上的土方覆盖或绿化;易扬尘建筑材料覆盖。
5 桶罐封闭 现场砂浆桶、水泥桶四周及顶部封闭,并保持清洁。
6 净车出场 工地主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土方开挖阶段增设车辆自动冲洗装置。运输车辆冲净且密闭后方可出场。
7 废水沉淀 设置三级沉淀池,地表收集水、深井降水、洗车废水等经沉淀符合相应标准后,方能外排。
8 湿法降尘 土方开挖、现场破拆、切割作业时采取洒水、喷淋、雾炮等降尘措施。
9 监控在线 符合条件的建筑工程安装、运行物联网可视化监控系统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10 信息公示 按要求制作文明施工公示牌(含街道社区网格监督人员信息),并在主要出入口外围醒目位置上墙公示。
■ ■■■■
03推广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
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江干区彭埠街道试点运用“物联网+”创新模式,开展网格基层治理监督工作,对工地扬尘治理发挥较好的“疗效”。(详见5月6日本号发的“平安工地进行时,杭州推广‘物联网+’工地联动监管模式!”)
今年这项工作将全面推广,通过整合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力量,每月定期开展工地扬尘管控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督促参建单位落实责任。
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孔春浩在讲话中指出,在城市建设高峰期,要做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手抓”,各方责任主体必须全面履责,打赢在建工地扬尘管控攻坚战。
1
正视不足、坚定决心,以保障重要活动为契机,提升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水平。要按照“控尘十条”要求,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掀起工地清洁、文明行动,推进扬尘管控长效机制建设。
2
优化标准、严明规矩,使扬尘管控的底线红线入脑入心。要科学分析管控措施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净车出场、裸土覆盖、便道硬化等标准要落实到位。
3
扛起责任、勇于亮剑,以最严厉的监管力度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各参建主体要迅速行动,自查自纠、配齐设施、配足力量,全面排查整改存在问题。
据悉,6月底各参建企业要对照“控尘十条”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面落实工地扬尘管控措施。
7月起,市级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将以杭州市建筑工地“控尘十条”为标准,综合运用现场巡查、远程监控等手段,组织建设行业全覆盖执法检查,督促管辖工地开展自查整改。
同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界专家及热心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暗访督查组开展督察。重点检查投诉多、群众反应突出的各类工地,必要时组织媒体对控尘情况较差的工地予以曝光。
此外,不仅建设工地扬尘管控更加严格,今年市直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