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华(敬业奉献)
发布时间:2019-09-30 星期一

21本“村长笔记”和260个村民心愿

王丰华,男,1963年2月生,籍贯浙江临安,中共党员,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原村委会主任。“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一行正楷小字,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写在21本笔记本的封面或扉页上。

从泛黄、反白的牛皮纸封面工作笔记,到有如孩童作业本的朴素小本子,再到印着金字的人代会纪念册,每一本,从未缺失。

这21本笔记本的主人,是临安湍口镇迎丰村的村主任王丰华。

2013年12月王丰华当选迎丰村村委会主任时,对全体村民许下一个承诺:“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直到2019年6月6日离世,他从没因为个人事务,用过村里一张纸,用过村里一分钱。

而王丰华也在这21本笔记本中,留下5年履历中最有力的注脚。

7月初,当记者来到迎丰村,与村里的党员们共同翻开这一本本笔记时,王华丰2000多天的“村长”生涯伴随着端正的楷体,跃然纸上。  

“心愿墙”上110个梦想,他立下“军令状”

“我愿意作为你们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只要你敢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助你一起实现。”——2015年2月27日,大雨 大年初九

从湍口镇上,跨过一道桥,就到了迎丰村。清澈的昌南溪畔,一条典雅的临溪长廊,述说着家训的故事;青石文化礼堂前,打扫得干净整洁;沿途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铭牌家训……整个村子,看起来格外有文化。

在村里人眼里,王丰华和其他村干部有点不一样:帅气的他,小平头永远干干净净,挺刮的白衬衫只开最上面一个扣子,长袖袖口扣得严严实实,黑皮鞋擦得铮亮,一笑,眼睛微眯,透出几分儒雅气。“像城里来的领导。”有村民说。

他上任后做的事儿,更是不一样:一面“心愿墙”,被公示在了村口——110张写满心愿的粉色纸条,被细心地分门别类,贴在一块一米多高、2米多宽的大木板上。

在王丰华眼中,这堵墙是他撬起村子变革的支点,是对全体村民立下的“军令状”。

村庄建设、农林道路、文化建设、帮扶照料、创新创业……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雨的洗礼,这面心愿墙慢慢褪去了原色、破旧不堪,收入了仓库,直至消失。

但110个心愿,却一直没有被王丰华忘记。

翻开他的笔记本,2015年2月26日,大年初八,王丰华过完52岁生日的第二天,他的笔记本上已经满满当当地写下了3页、50多条待办事宜:大到村集体收入分红、村两委待遇公布公示、村庄建设的推进,小到一个村民的伤害赔偿、一个村民想盖一间房、一个村里垃圾桶的摆放……

这些,都曾是村民们在“心愿墙”上留下的心愿,几乎每条前面,王丰华都认认真真地打上了一个“√”。

“他说当村干部就是要了解村民的想法,帮助村民实现梦想。”村委成员方永娥回忆起当时王丰华的一字一句,瞬时红了眼眶——

在298户人家、900多村民们心里,这面墙是村子里最美的“风景”,因为写在上头的梦想总能变成现实的阳光,即便过去了五六年,说起王丰华,多名村民的第一反应都是“村里有个心愿墙,我写在上面的心愿实现了!”

迎丰村,在这一个个心愿的实现中,飞奔起来。

2014年10月,五星级的迎丰村文化礼堂建成;2017年,昌南溪畔百米文化长廊落成;2018年,村里建成五星级樟颐养老驿站。在王丰华的带领下,村子每一天都在变漂亮,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到2017年,迎丰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919元,比五年前增加了一万多元,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也就是这短短五年间,王丰华头上的白发,一点点增加;皱纹也似乎越来越明显。即使是在倒下前,他依然奔忙在“圆梦”的路上。

那是2018年7月17日的夜晚。天刚黑下来,王丰华发出紧急号召:“到凤凰山露天浴场清理鱼草”。漫天星光下,王丰华浸在快没胸的溪水中,甩开手臂,清理蔓延的鱼草。

“平常天天下地干活的人,没一会就冷得受不了,王丰华却是最后一个从河道爬上来的人。”村支委朱永刚说,十多个党员干部,那天一直忙到夜里近11点结束。

第二天,王丰华就感觉身体不适:锁骨下鼓起个大包,腰也疼得受不了。他一直熬到7月29日,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去昌化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医生立刻用急救车将他送到了杭州。这一去,拉开了离别的序幕:胃癌晚期。然而即便在病床上,他也一直在工作群里布置着村里建设计划:村道要延伸、危房要拆除、公厕要改造……这都是村民们提出的心愿。

4年了,圆梦已成习惯。

只要对村子有益,就像松竹一般坚毅推进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2013年12月16日 大雪 

从杭州到临安,蜿蜿蜒蜒100多公里,坐车要坐两个多小时,身体健壮的成年人也会觉得有些疲惫。

2018年12月8日,已经确诊为胃癌、第五次化疗刚结束的王丰华硬是让家人开车,送他回临安,拄着拐杖,站到了樟颐苑工地现场。此时的他,已经瘦出了尖下巴。

在村民们看来,王丰华的日子本来可以很潇洒。他是村里的“能人”,他担任总经理的杭州大众搪瓷有限公司,是一家曾年创利税80余万元的企业。

他的家,就在湍口镇万家村马路边。一座小洋楼,松竹茂盛,庭院颇有古风。他的儿子在绍兴做生意,刚给他添了孙子孙女,其乐融融。

知天命的他,已经可以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

然而,2013年底,听说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时,王丰华坐不住了。“他说,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于社会发展的成果。现在村里有需要,他应当站出来,回馈于社会。”妻子徐亚君回忆。

他把自家的院子命名为松竹园,因为松树和竹子代表着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他正如松竹一般,坚毅地,近乎六亲不认地,将对村庄有益的工作,一点一点推动着,即便是在生病期间。

“小汽车开到家门口”,是村民们向王丰华提出的“心愿”之一。

迎风村下辖三个自然村,村民们多次和王丰华反映:村里出外打工的人多,道路太小,每到过年,返乡车辆就把村里唯一一条大路堵得水泄不通,有没有办法?

王丰华和村委们商量,希望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出空间,拓宽村道。

当时,迎丰村的违建乱搭到处都是,多数群众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王丰华提出了党员干部带头拆、工作做通随后拆、普通群众最后拆的“三步拆”法。“拆字去掉一点就是存折的折,拆就是得,先拆先得利。”王丰华在工作微信群里这样鼓励大家要当“坏人”。

头自然由他来开——王丰华姐姐家的违章建筑,成了砍下的“第一刀”。为此,姐姐气得好久不想和他说话。

“2018年12月14日,有一户村民盖房不肯为马路留出距离,我们去劝都没有用,是王主任连夜赶到,拄着拐杖劝服了村民。”朱永刚回忆说,“老百姓很实在,看见你在踏踏实实做,就服你”,只要王丰华在,村里一干事务就推行得下去。

记者推开迎丰村村民徐菊娥家的庭院门,雪白的细沙,错落的绿植,在精心铺设的青石板路上搭出不一样的农家小院。

“拆的时候,有点抵触,但是现在,看到这么漂亮的村子,大家也很开心。你不觉得,村里连蚊子苍蝇都少了吗?”正在徐菊娥家中等待文化大礼堂舞蹈课上课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

这一刻,人人皆忆王丰华。

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知道最后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2019年4月30日 21:37 于微信群

“我们再辛苦一点,让村子再漂亮一点,日后带着孙辈逛村子的时候,我们的自豪就会多一点。”王丰华曾和村委成员们这样说。

可如今,他再也无法带着孙辈们逛村落了。

6月6日,王丰华的生命永远定格,享年仅56岁。可就在6月2日,他还在微信群里,断断续续地打着大段文字,提醒大家关注大雨中的地质灾害点及危旧房,激励干部们继续他尚未完成的工作。

“要是他能再做五年,我想我们村一定会更好!”樟颐养老驿站,村民万爱华叹息着,谁能想到平时看起来身体健壮的王丰华竟会一病不起。

“迎丰再无丰华……”一位曾经强烈阻拦村庄拆建的青年,听到王丰华离世的消息时,在朋友圈发出一声感叹。

“我闭上眼睛,经常觉得他还没去……”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春、毗邻的凉溪村党支部书记徐志刚不约而同地红着眼眶说。

从家里小客厅的玻璃板下,妻子徐亚君刚刚取出每月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表”。从2018年7月确诊生病后,这份计划表再也没有更新过,但是村委成员们默默地,按照计划,一项项完成、推进。

朱永春说,王丰华从第一届开始就承诺要为村里建设“一堂两馆”,三个自然村每村一个。如今,文化礼堂和红毛狮子非遗馆已经建成,还有国学馆没有完成,“我们一定会做到!”

“他一生牵挂的‘家家门口通汽车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作为他生前的战友,我一定会不忘初心,为‘迎丰梦’贡献我全部的力量!”6月28日,在湍口镇举办的“砥砺初心强使命,担当报国我先行”“微党课”演讲比赛中,方永娥如是说。

“迎丰将永远有丰华!”村委们读着王丰华的日记,如是说。

溪流无声,山林静默,斯人已逝。可21本“村长笔记”里记录的“初心”,仍然跃动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21本笔记本,满载着5年来迎丰村的变化。笔记本上的承诺,则是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最坚定的座右铭,墨染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

王丰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常常被他挂在嘴边的,也都是老百姓的“民生小事”。但也正是这样的干部,时刻与百姓站在一起,以点滴小事,拨动老百姓的心弦。

时代缔造出新一代的好干部,好公仆。正如迎丰村党总支书记朱永春所言,在王丰华身上我们看到“奉献”二字,他为群众奉献,为每位村民完成心愿;他为村子奉献,能负重、敢担当。

王丰华并不是独行者。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个“王丰华”,他们将双脚插进泥土,在摸爬滚打中磨练意志,成为老百姓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他们的背后,是颗颗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王丰华的笔记本中,一段“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文字,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追问。

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方,还有一行摘录的小字写道:“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们相信,“人民”二字早已镌刻在他的灵魂深处。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王洁
相关阅读:
    [上一篇] 吴光潮(诚实守信)[下一篇] 徐锋(见义勇为)
    版权所有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www.hzwmw.com 浙ICP备06032142  E-mail:hzwm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