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应急大脑”如何抗击超强台风 全国媒体记者来探秘
发布时间:2019-09-18 16:48:16

9月17日下午,参加杭州市“礼赞70年”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的媒体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钱江新城的市应急指挥中心,走进应急指挥大厅,记者们迎面看到一个占据整面墙壁的全彩LED屏。

“这里是杭州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核心主体,在这屏幕背后是一套强有力的‘应急大脑’系统,当险情发生时,指挥人员可随时切屏查看现场情况。”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小旦介绍。

在今年的梅汛期和抗击“利奇马”超强台风期间,正是这套系统在抗击台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杭后这座城市的平安提供着24小时不间断的长效守护。这也是杭州应急管理局组建以后首次正面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台风来袭。

那么,当台风来袭时,这套“应急大脑”系统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陈小旦向记者们介绍说,平时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22个部门都会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每个座位对应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小小的工作站,再加上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座位,这里总共有54个座席,各部门人员可以通过桌子上的会议话筒进行沟通,当险情发生。情况比较危急时,大家可以面对面交流。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与部门分指挥中心完全一致的操作环境。

“比如今年‘利奇马’超强台风期间,淳安有个地方出现洪水,我们与城管部门对接时,通过城管部门的系统联系到现场工作人员,直接由正在第一线的城管工作人员来介绍情况,这样应急指挥中心就做能及时获得最准确的一手信息,迅速做出最佳决策。”

此外,杭州市应急管理局还打造了防汛防台应急联动、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自然灾害综合检测预警等四大超级应用场景,实现对自然灾害的综合监测和预警,防控城市安全风险。

有记者现场提问,什么是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又是怎样做到的呢?陈小旦和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陈小旦介绍,让危险“看得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共享。目前,杭州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已具备对全市36家单位1545个危险源、2513个防护目标等11类14000多条应急数据的查询分析功能,实现了应急数据可视化分类及融合,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直观的决策支持。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当前杭州市应急管理局正持续推进包括政务物联网应急指挥系统、电子政务视联网系统、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在内的三大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各部门数据各自为政、烟囱林立等问题。

其中,防汛防台应急联动系统汇集气象、林水、城管、规划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雨情、水情、天气、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等实时数据,形成一个防汛抗台应急指挥平台,已整合接入综治视频8.2万余路,上图地质灾害点数据120余条,苕溪、钱塘江、运河“三大水系”水雨监测站点1045个,依托自动监测预警模型,形成全市防汛防台立体一张图。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接入了民政避灾点2340余处,物资储备库14座,救援储备物资94项98790件/套,救援队伍209支。当险情发生时,依靠中心指挥,可以及时将受灾人员护送至安全地带并提供救援物资。

在和记者们聊到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时,陈小旦还向记者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以后可以一个感知系统,例如当燃气泄露时,中心也能及时通过感知系统了解现场情况就更好了。” 陈小旦说,虽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假设,不过还是很期待能尽快接入这样的智慧系统。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这个“应急大脑”系统配有应急联动指挥平台、视频监控系统、政务大数据决策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软件系统。

就拿光线通信系统来说,今年汛期市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已通过三大网络运营商,向杭州市不同区域的市民累计发送390万条温馨提示短信。当系统监测到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暴雨或台风时,将对该区域居民群发短信,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并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接下来,市应急指挥中心还将继续加大信息发送力度,计划联合软件运营商,通过手机APP推送预警信息,增加市民的信息接收渠道。

来源:杭州网   作者:见习记者 陈培 记者 郑媛/文 记者 闫雨婷/摄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