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子岭“城市清洁师”的酷暑日常:与炙烤恶臭相伴 日均填埋垃圾4500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8-15 16:25:00 星期四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上,一群“不怕热”的人每天“全副武装”工作9小时。

杭州网讯   8月6日,杭州市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接连38℃+的高温天气下,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上,有这么一群“不怕热”的人,每天“全副武装”在垃圾场上工作超9小时。

每天夜间至上午,一辆辆清洁直运垃圾车蜿蜒而上,行至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垃圾倒下,一旁的推土机将倒下的垃圾堆放平整,这时就该轮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密闭工艺班工作人员上场了。

袁建良是密闭工艺班的班长,从业10多年的他熟练地穿着厚实的防晒长裤长袖,脚上套着消防专用鞋,这种鞋鞋背鞋底都装有钢板,每只鞋有3斤重。这样全副武装下来,在太阳下即使站着不动,也汗流浃背。

与热气一起蒸腾的,还有堆积的垃圾引起刺鼻的酸臭味。烈日下,一阵阵酸臭味夹杂着热浪扑面而来。但袁建良没有戴口罩。“垃圾填埋场温度太高,戴着口罩呼吸更不通畅,闻多了也就习惯了。” 袁建良说。

为了让垃圾不裸露,减少气味散发,袁建良和他的同事需要在烈日下把暴露的垃圾盖上一层覆盖膜,烈日下的覆盖膜烫得可以煎鸡蛋,袁建良和同事5人一组覆膜,2人一组“焊接”膜,将新堆放的裸露垃圾一片片覆上覆盖膜,最终把今日到场所有垃圾都盖严实。

“一休息咱们就得喝一大壶水,一天下来要喝掉满满三大壶。” 袁建良说。

“马上台风要来了,今天我们的工作量又得增加。” 袁建良的“抗台”经验很足,他说,台风到境可能会带来大量的雨水,一旦雨水渗透进垃圾堆体,就会影响堆体的稳定性,带来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覆膜的同时,要“眼观四路”随时发现脚下覆盖膜有无裂痕和破损处。袁建良拿起工具对覆盖膜出现的破损处进行检查、标记和修补,“修补好后,覆盖膜可以将雨水阻拦在填埋好的垃圾堆体之外,同时确保垃圾渗滤液不外溢。”袁建良说。

在垃圾车维修中心,每天都有将近170辆左右的车需要维修保养。

和袁建良同样辛苦的还有环境集团装备修理分公司二工段钣金组组长马生兴。

马生兴的上班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整整12小时,囊括了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马生兴说,自己一天平均维修5辆清洁直运车辆,最多的时候一天曾修过近10辆,这也意味着他要冒着近40度的高温,在烈日下或者封闭的车辆里连续作业近12小时。

一辆刚开来的垃圾车需要进行焊接维修,马生兴拿上焊枪,顶着难闻的气味,钻进近70度的车厢,开始工作。

然而,与高温相比,真正的考验来自清洁直运车辆箱体故障点的排查。平日装满垃圾的箱体内由于垃圾的腐蚀性,箱体易出现裂纹,这就要求马生兴在清洁直运车辆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时,第一次时间发现损耗故障点。

由于故障点位置具有不确定性,马生兴需要进入箱体,首先凭借经验肉眼排查一遍,为了能精准判故、迅速除障,他会使用专业工具再次排查确定故障点,进而完成修缮。清洁直运车垃圾箱体内温度高,味道大,这一串作业下来马生兴常常大汗淋漓。

高温天气下,一名车辆修理工一天至少要湿透两身衣服,面对高温作业环境,马生兴却显得从容适应,他说:“习惯了就觉得没什么,想要修的快就必须全神贯注,注意力一集中就感觉不到热了。” 

“清洁直运车辆保障的是千千万万杭州市民们的生活,能为此出绵薄之力,我感觉很自豪、很幸福。”马生兴说,随着清洁直运车辆的不断更新,修理工的技能水平和维修知识也需要不断丰富,他也常带领小组学习新式车辆的各类知识,唯有如此,才能抢出时间保证清洁直运车辆的运行。

只要城市垃圾在不断产生,袁建良和马生兴们就无法停止垃圾处置相关工作。

好消息是,随着社会进步,解决城市垃圾“出口”问题,近来有了多元化的处理路径。

解决城市垃圾“出口”问题,近年来有了多元化的处理路径。

8月1日,新修订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投票表决通过,今后,这个刚性约束的法律法规将补齐垃圾分类工作中最短的一块短板。

此外,通过源头减量、九峰焚烧、餐厨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等措施,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日均填埋量从2017年的6655吨下降为2018年的4545吨,下降31%左右。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杭州还将启用杭州临江环境能源工程项目和多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更多垃圾可以实现资源化,垃圾分类现在是全市的重点工作,如果每个人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并做好垃圾分类,那不仅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也是为这座城市作贡献。”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文/郑媛 图/王川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