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垃圾分类新规出台,拱墅区也同步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3年行动计划,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现辖区348个生活小区分类设施、硬件全部提升。
昨天,记者从拱墅区城管局了解到,今年拱墅区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设施提升改造的26个安置房小区,目前已全部完成方案会审,预计11月初开工,12月底前全部完工。
具体如何改?拱墅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说,总体将通过“三增三减”的改造模式,全力提升、更新、规范小区分类设施。
比如,增加特殊垃圾集置点,结合小区品位采用集装箱模式、半围挡模式的可移动、分类放的集置点;增加分类设施清洗点,减少异味和污水;增加高标准可回收物网点,引导居民源头精准分类。
同时,减少小区垃圾桶点位、数量,推进定时定点投放;减少分类设施公共资源占用问题,考虑通过顶棚绿化、立面绿化的方式,提升分类设施的“颜值”和“品味”等。
标准是这样的,但每个小区在推进时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注重功能的同时彰显小区特色。比如,瓜山小区引入智能化、可视化、密闭化、可清洗化的智能垃圾柜体,引入刷卡式定时定点投放的投放理念,接入cctv实现溯源功能,打造定点投放“未来已来”模式。
为什么会选择安置房小区开始试点?
拱墅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因为安置房小区相对较少,作为试点推进可以为后续的老旧小区、新建小区改造提供有益借鉴。另外,安置房小区的环卫设施确实也亟待提升,所以改造符合小区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