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无终结 文明传承仍继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7-06 14:55:00 星期六   

2019年7月6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1936年首次发掘之后八十多年来的漫漫考古路终于在今朝实证了中华文明,而下一步良渚遗址保护之路如何走,一副蓝图也正徐徐展开。

八十余年前,杭州古荡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时,出土了若干石器,这在当时引起了一些考古学家的注意。此后的岁月里,大量考古学家对良渚遗址进行挖掘,一个文明古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渐渐清晰,实证着悠悠华夏五千年载文明。2018年1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之路正式启程,直至今日,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一锤定佳音。

良渚古城遗址 对世界历史的改写

考古人员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80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标志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良渚遗址从而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如今申遗成功,对于国家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无疑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它让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守住它就是守住了我们的历史,就是守住了华夏共同的文脉,守住了民族的根和魂。

让更多的人读懂良渚遗址,了解良渚文明,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那么申遗成功的价值则远不止于获得“世界遗产”荣誉本身。如何将这个庞大的遗址、神秘的古城、源远流长的光阴故事一点点解析,让普罗大众对良渚遗址认知更深入和透彻,让知识走进百姓的生活,是时代托付的命题。

守护良渚古城遗址未来之路如何走

“申遗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对标世界遗产公约国际组织的相关要求,按照国际化标准进一步提升良渚遗址保护管理的水平。”

首先是国际化层面,提升良渚遗址的保护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保护要求相适应。

其次,良渚遗址的科技性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遗址保护过程中,潮湿环境下保护和展示一向是世界性难题。”蒋卫东表示,下一步将会结合科技新技术使良渚遗址保护和展示更上一层台阶,向广大群众更形象丰富地展示出这个体现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胜地。

保护亦学习 教育中自信

申遗成功后,保护良渚遗址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过去单纯的政府和专家学者行为转变为一种集体自觉和大众行为,这对良渚遗址未来的保护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护为了人民,保护的成效需要人民来检验。” 蒋卫东说,“相应地,社会化同样是未来良渚遗址保护过程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守护良渚遗址,不仅关乎专家学者和政府,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更希望能接触到生动的解读。”

如蒋卫东所言,可供大众了解参观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经建成。参观其内,可以了解园内考古发掘研究、公众考古展示、互动考古体验,有别于其他公园,凸显“良渚”特色。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部建设丰富缤纷,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科技互动、学习古人织布陶艺DIY、直观感受实体遗址等项目应有尽有,真正实现“考古不枯燥”。

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今这片美丽绿洲上面仍是青山绿水、红花金谷。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唤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载入中国文明发展史册,也为世界文明发展历史长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楼子璇 王川  编辑:颉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