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 | 一眼5000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喊你来考古
发布时间:2019-09-26 11:38:11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9月18日,杭州市“礼赞70年”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穿越5000年体验良渚先民文化。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则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世界都关注到了这片史前文明圣地,随后,以考古为特色的遗址公园向公众正式开园。公园地处杭州地区西北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都路与104国道交叉口北200米,距杭州市区约30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约60公里。遗址公园再现了良渚都城水草丰美、河网密布的水乡泽国风貌,参观者可在科技体验、模拟场景帮助下,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体验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河道与作坊区还原良渚先民的生活风貌

10大片区精彩连连看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其中已经有限开放的区域是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3.66平方公里。

根据遗产价值阐释和访客服务需要,公园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十大片区。其中,考古体验、反山王陵区域每天有定点定时人工讲解。

城门与城墙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犹如一座水城,水路交通为当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来往于古城内外。

在南城墙中段,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由三处小型夯土台基构成的陆城门,这是良渚古城唯一的一处陆路交通通道。

河道与作坊

进入内城,河道与作坊区,还原了良渚先民生产生活的原貌。

在良渚古城内的河岸边曾发现黑石英石片、玉料、钻芯和漆木器坯件等遗物,说明这里曾经是玉石加工、漆木器与骨角牙器制作的手工作坊区。这些手工遗物大多工艺精致、做工复杂。

莫角山宫殿

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城址中央,地势最为高敞。

这里是古人利用自然山体人工堆砌的10-12米高的土台,面积30万平方米,上面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三个独立的宫殿台基,以及沙土广场和35座房屋基址。

反山王陵

反山是一处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面积约1万平方米,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北侧,两者仅一河之隔。

这里保留了1986年发掘出来的11个墓葬。“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我们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情景。真实的墓坑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工作人员介绍。

反山墓地目前已发现11座墓葬出土物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其中反山12号墓地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反山墓地,从排列位置、墓坑规格、随葬品的多寡与种类上分析,能体现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反映出墓主人的性别。

考古体验点带你穿越5000年

“与一般的公园不同,良渚遗址公园是以考古为特色的公园,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持续开展的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这将是参观者理解古城遗址丰富内涵和遗产价值的重要窗口。”良渚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考古发掘研究、公众考古展示、互动考古体验,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有别于其他公园的特色。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集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展示、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遗址公园建设是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以遗址本体保护为主,深挖遗址文化内涵,系统梳理遗址区内环境,大量运用绿植标识遗址本体,着力恢复良渚时期的古地貌环境,为游客展示一个水草丰美、河网密布的王国都邑。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面积的保留和还原了原来的湿地生态系统,公园内林木繁茂、水系纵横,同时为了反映良渚文化稻作文明的特点,还套种了大量的水稻,吸引了大量珍贵鸟类前来栖息,充分展示了良渚古城时期的水乡泽国风貌。

以考古研究为基础,公园还设置了考古体验和河道与作坊两处互动性较强的参访区域,访客在考古体验点不仅能参观良渚古城的生活面貌展示,还能体验一把平时难得一见的考古发掘工作;在河道与作坊区域,公园还根据考古发现复原了当时作坊区繁荣的生产场景,通过房屋人物的雕塑展示加工玉器、漆器、石器,体验纺织、夯土、打陀螺等生活和工作场景。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记者 韩震霞   编辑: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