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犹如一列从未停止过的列车,那么2013年以后,中国则是以高速铁路的速度在加速前行。尤其是在最近6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中,“中国经验”得到了众多国际专家学者的认可。
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主任乔伊斯·姆苏亚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所说:“中国在应对国内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在推动自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其他国家加强行动力度。中国领跑,激发全球行动来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享有蓝天白云,遥望星空浩渺,呼吸洁净空气,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愿景变成了现实。在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中,“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发布,6年蓝天保卫战奋斗下来的“成绩单”摆在了中外嘉宾的面前。
对比方显成就之功。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1ug/m³,比2013年下降27%;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2ug/m³,比2013年下降42%;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ug/m³下降到51ug/m³,降幅达4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从国家层面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区域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到2018年,这3个重点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
2013-2018年,中国二氧化氮(NO₂)和SO₂垂直柱浓度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NO₂垂直柱浓度下降2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下降27%、34%和24%;SO₂垂直柱浓度下降88%,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下降79%、86%和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