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评】
什么是缘分?10年前,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文保所只招一名文保员,而刚大学毕业且非专业出身的应慧正好考入,这或许就叫做缘分。10年里,他步履不停,用脚步丈量时间,做得有声有色。在他心中,完成一项工作不难,难的是尽心尽力、唯精唯细。
作为一个龙泉人,应慧不仅热爱龙泉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更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兴趣。从24岁到34岁这段宝贵的10年光阴里,在无数个下乡进山、巡查工地的日子里,他将青春和汗水洒在了通往文物遗迹的路上,让文物得以延存。他常自喻:“我是一只小鸟,文物是我的孩子,我会时刻把她安放臂肩,用力地飞,飞到自己能够企及的地方。”
【人物事迹】
应慧,34岁,现为龙泉市博物馆副馆长,负责博物馆安全及部分文物保护工程项目,2009年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文保所,开始与文物接下不解之缘。
在参与龙泉市博物馆老馆改建的两年里,他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本编制申报工作,参与了市保单位何氏宗祠维修等重大工程项目。2014年,应慧联合龙泉市人民法院编制印发了《文物保护违法犯罪案列宣传手册》,加大文物保护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文保经验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应慧这位门外汉最终成了文保专家。
应慧(右四)在施工现场就文物迁建项目进展向市领导汇报
“新兵”上阵
干出成绩
2009年,正值浙江大学在龙泉办学70周年,为此,龙泉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文保所,并设立正式事业编制一名,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应慧抓住机遇,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文保所,第一时间参与了分校旧址修缮工程与布展工作,开启了他的文物工作生涯。
第二年,恰逢龙泉市博物馆老馆要改建成宝剑博物馆,改造项目的跟进工作落在了应慧身上,作为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新兵,要面对立项、预算、招标、论证、开工竣工、文物运输、布展等多个复杂繁琐的流程,从哪着手?可谓是一头雾水,困难重重。
那段时间,同事们很少在办公室看到应慧,更多的时间里,他骑着电动车,挨个向相关部门请教、总结。同年,龙泉青瓷博物馆建成,同样需要筹备开馆工作,他与同事们熬夜加班,最终完成了龙泉青瓷博物馆文物入库及布展工作,保证了龙泉青瓷博物馆和宝剑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
两馆工作一忙完,应慧便紧接着跟随前辈下乡进山,接触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龙泉文物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数据显示,龙泉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达970处,“三普”登陆点达1210点,点多面广,类别多以古建筑、窑址为主。要熟悉每处文物的信息和状况,就必须靠双腿一次次的巡查丈量,不定期的文物巡查成了应慧的必修课。他说:“文物巡查不是单纯的巡查,更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对有价值的文物进行挖掘。”如今,这些文物在哪,状况如何,他都如数家珍。
两年多的时间,应慧参与了市保单位何氏宗祠维修、毛秋泉大屋保养维护、百忍堂保养维护等工程项目,完成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本编制申报工作,共申报单位近30余处。
困局中勇挑重任
成为文物保护百事通
应慧开展文物迁建工程现场例会
2012年,龙泉文博人员队伍体系出现了断层情况,缺少中坚力量,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无人管理、如何管理的困局。应慧在缺乏专业人员带领和指导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的摸索,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周边县(市、区)前辈同仁讨教学习,积极承担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任。
记录档案编制,保护标志碑树立,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从2013年开始,应慧主持完成了第七批国保单位浙大龙泉分校旧址、处州廊桥(永和桥、顺德桥、古溪桥、济恩桥)等“四有”工作。回想起那段日子,他仍觉不易。
文保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经费从哪儿来?在承担起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任期间,他开始学习专项补助资金申请相关规定和程序,为需要修缮的不可移动文物争取项目。2013年开始,他谋划实施修缮、安防等文物保护工程20余个,争取上级资金累计达5000万元。
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应慧认识到保护文物不能仅靠文物工作者的力量,还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2014年,他负责起草了《龙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当年正式公布。同年,他联合龙泉市人民法院编制印发《文物保护违法犯罪案列宣传手册》,宣传推广文物法律知识。
多年来,这支庞大的队伍已开展文物安全宣传活动、培训、会议上百次。从初期的历史资料欠缺、工作无从着手,到后来的不断学习和日积月累,他成为了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百事通,大事小事他都门儿清。
旧城改造中
考古人争分夺秒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矛盾不断显现。2017年,龙泉市政府启动了江滨北岸东街区块改造项目,为了保护改造中涉及的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应慧起草正式行文给有关部门,要求尽最大努力对文物进行原址保护。
期间,应慧还参与了龙泉市第一例文物迁移工作,为在迁移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构建,推动项目落实,他奔波有关部门上百次,巡视检查工地更是家常便饭,近一年半来,他每周最少巡查2次。无数个周末,他独自在拆迁区域内对重要文物构件进行核查、登记,并在拆解时现场跟踪,对构件进行收集、整理,进行统一存放保管,以便后续利用。
今年,龙泉又启动了凤起路区块征收改造项目,同样涉及到文物保护,相关工作虽不是由应慧负责,但他私下仍在为保护改造项目涉及的文物四处奔走。
近几年,龙泉市相继启动了多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龙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海丝申遗、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工作陆续开展,对参与者应慧来说,2017年是可喜的一年,这一年龙泉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也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今年的“海丝之路·南海I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宋瓷归航活动中,“大宋运瓷船队”数十艘船运载着南海I号打捞出水的96件文物,伴随着气势磅礴的鼓乐声徐徐驶来,这批珍宝终于重归故土。看到眼前的一幕,应慧对自己近10年来文保工作的自豪之感也油然而生,同时对于年轻的他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之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