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田正标:与考古工作彼此认定 奋斗一线30年
发布时间:2019-12-08 18:06:21



【人物点评】

“不是我选择了考古,而是我遇上了考古。”一遇考古30年,他的足迹遍及浙江,与城址遗址、墓葬窑址为伴,问遍商周秦汉;他的手刷拂过文物千百,和匆匆时光、大地黄土并肩,追寻先民岁月。

1988年从事考古工作以来,田正标始终奋斗在一线,阴晴风霜、雨雪冷暖仍不改其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文物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为浙江文物事业奉献青春岁月。

【人物事迹】

1988年6月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怀着对考古的追求和热爱,田正标来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1年。

多年来,他扎根我省考古工作一线,主要从事商周、秦汉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他主持或参与过的考古发掘、调查等项目足有近百项,包含1996—1998年绍兴印山越王陵发掘项目、1999—2000年德清独仓山与南王山土墩墓群发掘项目、安吉古城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江东地区的文化变迁”等,足迹遍布全省,工作对象有城址、遗址、墓葬、窑址等,出版的考古报告有《印山越王陵》《德清独仓山与南王山土墩墓发掘报告》以及发表在刊物上的考古报告、简报、论文等数十篇。

在他的31年考古生涯中,安吉古城区域的大遗址考古工作最为印象深刻。

馆内展示的文物

一半以上出自我手

约20年前,一位村干部偷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了网上,照片的背景是夕阳下的古城及城址南侧的安吉龙山,画面中的人物正是骑着自行车的田正标,这是他工作的常态,一有闲暇他便会到安吉古城遗址转悠,这里有他的理想和青春。

2001年11月,当田正标第一次来到安吉古城遗址,进行200平方米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时,他绝对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成为他一生考古工作的重要转折点,并就此和安吉结下了不解之缘。

“安吉龙山古城遗址是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郡县级城址,由中心城址、外围护卫的小型城址、人口稠密的大型聚落、普通中小型遗址、窑址、古墓群等众多相关联的要素组成,覆盖面积30多平方公里。”田正标说,正是这难得的大遗址格局,让他自2001年开始参加古城考古工作以来,在当地一待就是18年。

抱着对考古挖掘的理想,经过近20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田正标对这座古城遗址的认识从当初面积仅30多万平方米的独立小城扩展到了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涵盖众多城址、遗址及古墓群的大遗址群落,经他之手发掘的面积足有数万平方米,发掘的古墓葬近800座,出土的文物多达近万件。

“毫不夸张地说,走进全新的安吉生态博物馆,馆里所展陈的文物足有一半以上出自我手,另有整一层库房全部挤满了经我之手出土的文物。”田正标自豪地说。

和项目开发争时间

与盗掘分子抢文物

2006年,安吉五福一座高等级战国楚墓经田正标手发掘出土,保存完好的棺椁及精美的漆木器深深地吸引了田正标。另外,还有一件事却深深地刺痛了田正标,由于这座墓葬在发掘前曾被盗扰,除了部分随葬品被盗出外,原来保存完好的尸体及包裹尸体的丝织品也都一同被毁。

2006年末,田正标被紧急任命为考古队队长,他带领着由安吉县博物馆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该墓进行进一步的抢救性挖掘。自此,田正标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古墓葬发掘历程,和开发项目争时间,和挖机、推土机抢进度,这一干就是12年,抢救了7000多件精美的不同材质的随葬品。

“这份工作极具挑战性,既要严格按照考古操作规程仔细清理并记录好每一座墓葬,还要紧跟基本建设脚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田正标说,落实发掘经费、组织发掘人员、购置发掘和生活用品、寻找考古队住地、商谈发掘土地赔偿、联系发掘民工、布置发掘场地等环节非常繁琐,和当地干部、开发商甚至村民红脸吵架的事也时有发生。

然而,就是在田正标及其团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惧辛劳的工作作风感召下,负责开发建设的乡镇及开发区领导对他们的态度也从最初带有抵触情绪的对峙或尽量回避,到后来主动联系、积极配合。

2011和2014年,龙山越国贵族墓群范围内探知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大型土墩墓——安吉龙山107号墓(即龙山八亩墩)遭两次盗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起,由田正标负责,开始了持续多年的抢救性发掘。

安吉龙山107号墓(即龙山八亩墩)的发掘是浙江省继绍兴印山越王陵之后越文化考古的又一重大项目。龙山八亩墩及其周边地区近8平方公里是安吉历史文化遗存等级最高、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太湖以南区域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探索越文化起源、发展最具开创性和潜力的区块。

田正标的工作是对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贵族土墩墓进行完整揭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龙山八亩墩的发掘不仅是单纯的考古发掘项目,还是重点的保护和展示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有强烈的课题意识、保护意识和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田正标说,考古发掘的过程也是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如何将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考古中,如专业的测绘和无人机航拍技术,从土壤、石材等分析建墓行为过程,使用化学方法揭取土层剖面等。

2019年,龙山八亩墩发掘的第4年,作为大型考古项目负责人,田正标也经此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锻炼出从课题研究和考古遗址公园的长久保护、展示等多方面统筹安排的能力。

建设团队

“传递”敬仰

“转瞬已过去了13年,在安吉野外考古发掘的情形还像昨天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田正标感慨。30余载的考古生涯,田正标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安吉度过。

“我来到安吉,每年一半以上时间坚守考古工地,充分体味了阴晴风霜雨雪冷暖苦乐。”为了考古,田正标与他的团队放弃正常休息的日子不计其数,甚至连五一、十一长假和春节中的大多时间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在安吉龙山八亩墩的考古发掘和修复过程中,田正标主动安排人员开展安吉古城遗址及周边区域的调查、勘探项目,经过连续数年的准备和资料积累,终于在2011年成功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十二五期间课题项目“安吉古城考古研究”,使得团队工作更系统且更具目的性。

2013年,安吉古城遗址和外围的龙山越国贵族墓葬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以安吉古城遗址为中心的大遗址正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期间150项大遗址名录,成为了与秦始皇陵、长城、良渚等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2017年,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正式立项,这些重要进展的背后,离不开田正标及其团队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当人们听说我是考古工作者时,都有一分敬仰。能做这样的工作,特别是在安吉,我常常觉得是我人生的幸运。”田正标说,除了取得考古资料和成果外,如何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承至下一代考古人员,让那一份敬仰与幸运传递下去,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常常思考的问题。

21世纪初,安吉古城遗址最初开展考古发掘时,包括田正标在内的考古专业人员只有两三人。随着课题研究的需要、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如今考古队伍已发展到15人,专业考古人员已形成利于长期大遗址考古的老、中、青人员梯队,队伍的组成也从单纯的考古人员发展到兼顾考古、科技、摄像等多个领域的团队组合。

已经跟随田正标多年的考古队员楼爱民说:“像田教授这样的一位非安吉人都在为安吉文化遗产保护做那么多的事,我作为本地人,那是更加要认真细致了。今后我还要跟随田教授进行家乡的考古工作。”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楼子璇 钟一菲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