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评】
24年长期坚守在田野考古工作第一线,郑嘉励辗转全省各地,工作扎实,勇于创新,成绩突出。工作中的见闻感想、人情世故、风土民俗等都让他对考古学的工作方法、研究方法有了更加丰富的思考。考古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发掘文物遗存,还要与当地人交流,查阅当地的历史文献资料,做一个与当代土地接触最紧密的人,这也是郑嘉励在考古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
【人物事迹】
郑嘉励自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与研究。他参与或主持过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寺龙口越窑址、上虞尼姑婆山窑址等的发掘工作,期间发表越窑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多篇。
郑嘉励在南宋墓葬、城市考古等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成果。他长期坚持业余写作,在文化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正式出版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越窑寺龙口》《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武义宋元墓志集录》《处州银冶》《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浙江卷》(副主编)等,曾在《杭州日报》《瞭望东方周刊》开辟“考古人茶座”专栏,结集出版《考古的另一面》《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等书。曾参与“一席”、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中国公众考古贵州论坛的主题演讲,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考古工作者之一。2019年入选“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19年秋季邀访学者”。
初心不改守护国家宝藏
完整重现宋代“官员档案”
70后浙江玉环人郑嘉励,1995年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开始从事瓷窑考古和城市考古,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浙江宋元墓葬考古。在浙江宋元墓葬发掘中,他把感悟思考写成报纸专栏文章,直至写出严谨翔实的专业著作《寺龙口越窑址》《浙江宋墓》《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丽水宋元墓志集录》等。他说,考古工作者要重视个人阅历与体验的基础性作用,将长期的考古研究实践作为自己文章内容的主要来源。
郑嘉励曾调侃:“我是一个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于上坟。”这是让郑嘉励成为“网红”金句,道出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性质。上班就是上坟”貌似调侃,对考古工作者而言,也算客观描述。
2012年在武义工作期间,郑嘉励参与徐谓礼墓葬考古发掘及《徐谓礼文书》研究。说到南宋徐谓礼文书,还有一段曲折的“回家”路。
《南宋徐谓礼文书》深埋地下800余年,曾遭盗墓者盗窃、几度流转。2011年12月28日,武义破获系列盗墓案,武义警方成功追回包括13卷《南宋徐谓礼文书》在内的57件文物。2012年7月5日,警方又将流散到北京的另外4卷南宋徐谓礼文书追回。经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南宋徐谓礼文书》系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南宋徐谓礼文书》共有17长卷,各卷长度不一,共计长32.2米,宽约39.5厘米。文书分为告身、敕黄、印纸三种类型,共有4万余字,数量最多的就是印纸,合计80则,共13卷。据考证,印纸此前只见于宋代的文献记载,徐谓礼的“印纸”是首次得见的实物,且内容丰富、类型众多,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南宋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到淳祐十二年这30年间的官阶迁转、差遣任命、历任考核等仕宦信息,反映了一个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的历官过程。郑嘉励说,南宋徐谓礼文书其实就是一部南宋官员升迁记,完整记录了徐谓礼入仕后,从九品升到六品30年的仕途历程。
郑嘉励对《南宋徐谓礼文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于2012年出版《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发布研究成果。
2019年5月24日,浙江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开馆,17卷在当地出土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正式公开展出。《南宋徐谓礼文书》在地下埋藏800多年,被盗掘出土后又在盗墓贼手里保存数年,如今的呈现,实属不易。
墓葬考古,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既枯燥又无趣的事情。但是在郑嘉励看来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怎样处理死者的彼岸世界跟生者的此岸世界间微妙的平衡关系。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古墓是认识历史、感悟人性、理解生活很好的载体,也可以让我们认识自己”。
郑嘉励对考古的兴趣萌生于大学田野实习期间,他坦言,考古工作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平常工作中的一种。工作期间可以去很多地方,并在当地扎下根来,能遇见新鲜的人和事。除了知识的收获,更有生活的滋养。
在金华汤溪考古调查
深入挖掘古窑文化
推动婺州窑文化复兴
郑嘉励对多年的考古工作常常会有自己的感悟:“考古要扎根于田野,地域性很强,分工也很细。再细分的话,考古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性考古发掘,比如说要了解吴文化起源,抱着特定的学术目进行的主动发掘;还有一种是为了配合基础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在高速公路、铁路建设过程中,延线涉及到很多文物抢救,这个就叫配合基建抢救性文物发掘。”
据《东阳文史资料》记载,南马葛府窑址地处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5公里的山麓东、北侧一带。始烧于五代,结束于南宋,为婺州窑系重要青瓷窑群。葛府窑窑场分布密集,遗存丰富,窑床随处可见,蔚为壮观。
2008年,郑嘉励发掘了其中的一条龙窑,出产北宋青瓷,制作精良,面貌接近同期的越窑。只因为东阳隶属金华地区,属于古婺州,人们习惯称为“婺州窑”。
葛府窑址位于东阳市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10余华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共16座山,30多处窑址。葛府窑址窑场依山而建,瓷土取自山脚下,原来取瓷土处就是窑前的大水塘、。窑群规模宏大,目前发现的都是龙窑,烧造年代上自五代下至南宋,产品种类多,质量较好,远销海外,是婺州古瓷中一处最重要的古瓷生产基地。胎质灰白,淘洗精细,施青釉、青黄釉,通体施釉,纹饰以花卉、水草纹为主,普遍采用刻花、划花、模印等装饰手法。其中,苏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是秘色瓷莲花碗,专家从胎色和做工手法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其出自葛府窑。
郑嘉励对葛府窑址进行了全面调查,据他所见,这片规模庞大的窑区,多为北宋遗址,个别或可晚至南宋初或稍晚。在葛府窑址发掘期间,正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们的考古队,每天开工前,都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一分钟。”郑嘉励说,我们也是有情怀的团队!
考古的时候,总会遇到一系列麻烦事,踩到了村民的青苗,要和他们解释、商议赔偿;开挖掘工作,要招募考古民工,又成一大难题,与村民们的琐碎沟通皆成日常。
“作为一个考古领队,其实他也在扮演着其他角色:科学家、人文学者,一个野行者,一个探险家,还有一个包工头。”郑嘉励说,多年考古经历,积淀下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收获,还有诸多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