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评】
“最大收获来自社会的认可。”作为文物的忠实守护人,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来,梁岩华参与多项专题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他为还原历史现场不断奔走,他一年当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野外,过着“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的生活。博物馆的陈列物品,给我们生动展示关于先民们的故事,而背后都凝聚了一个个考古人的青春和汗水。
【人物事迹】
梁岩华毕业后即到温州博物馆工作,担任藏品保管员,一干就是4年。1997年,他调至温州市文物管理处从事考古工作。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来,他积累了较丰富的田野考古工作经验,并致力于东瓯文化、盐业考古、海防遗址、瓯窑、温州古墓葬等领域的考古研究。
在温州博物馆工作期间,遭遇“百年不遇”的强台风,大浪冲上了江心屿,冲毁石栏杆和博物馆大门,危急时刻,梁岩华跳入齐腰洪水,与同事一起力克险情,保住珍贵文物。
梁岩华先后在《考古》《东南文化》《南方文物》《东方博物》等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篇。所主持的苍南海防遗址调查试掘、温州古城试掘、永嘉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等项目获省重要考古发现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考古之路任重道远
九亩丘遗址位于浙江省洞头区风门村,于2014年初在基建工程中被发现,随后开始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了盐灶、卤坑、房址以及约100平方米的摊场、引、蓄潮水设施等遗迹,并出土了各类制盐陶器具数百件。
经发掘可知,九亩丘是一处重要的制盐遗址。其堆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作坊规模较小,出土文物遗存主要为陶棒、陶饼一类制盐器具。晚期作坊位于沙堤上,规模较早期略大,部分已被挖沙所毁,发现有盐灶、卤坑。晚期制盐器具也有变化,灶内除出土有陶棒、陶饼等器具外,还出有大量块状或带曲面的陶质器具。
2013年1月,为配合洞头县(当时为洞头县)中心街延伸工程建设,温州市、洞头县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在原遗址外围道路拟通过路段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地下有疑似煮盐遗迹,随后进行考古发掘。
“九亩丘原为一处先秦遗址,但我们勘探中却在九亩丘外围海堤上发现一处残缺的建筑遗迹,系用大块石围筑成的大圆圈,大石圈内又有用小石块筑成的小圈。最初以为是房基,进一步揭露后,感觉越来越像灶或者窑。”由于发现的石头圈已在遗址保护范围以外,且时代晚,与原遗址时代不符,破坏严重,性质不明,梁岩华一开始也考虑过放弃。但职业习惯又提醒他,应该给建设方一个明确的解答。
考古人的内心是坚韧的,这种坚韧也是从无数次的田野挖掘中磨练出来的。
由梁岩华和另外3名同事组成的小分队又开始踏上“探索真相”的考古路,发现该遗址出土有盐业遗址常见的烧土棒,在盐灶附近找到了和泥坑、淋卤坑等作坊遗迹。在九亩丘先秦遗址一侧,揭露了年代较早的两口宋代小型盐灶。
在探索的6个月里,建设方曾以重点民生工程且工期紧张为由,要求考古队早日收工,在省、市文物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梁岩华顶住各种压力,白天待在工地,晚上搜文献。查阅了《熬波图》、地方盐业史等大量史料及研究文献,借鉴了国内外有限的盐业考古成果,通过小范围的揭示,对遗址性质、盐场布局、工艺流程等方面作了科学合理的解读,按时完成了遗址发掘和保护性回填任务。
九亩丘遗址出土遗物年代较集中,晚期房屋出有皇宋通宝、开禧通宝钱币。其年代大致在宋元时期。其中,早期为南宋初至南宋晚期,晚期为南宋晚至元代初年。该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制盐遗址,这一发现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海盐遗址考古空白。
洞头九亩丘盐业遗址是考古人在野外作业中的一次美丽邂逅,它为后续发现的宁波大谢和玉环前塘垟盐业遗址的发掘提供有益的借鉴。
“百年不遇”台风来袭
奋不顾身保文物
1994年8月21日晚22:30,17号台风在温州瑞安梅头镇(今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登陆,由于强台风与天文大潮重合,瓯江口巨浪高达10米,瓯江水位又随大潮和暴雨猛涨,瓯江口附近的灵昆岛、江心屿、七都岛皆被高于地面2-3米的海潮淹没。
当用沙袋围护加固的温州博物馆大门和围墙被海潮冲毁,馆藏文物面临重大险情的危机时刻,当时值夜班的库房保管员梁岩华与馆领导一道,不顾个人安危,趟过齐腰深的汹涌潮水,冲入一层文物库房,用桌椅封堵,拼尽全力抵牢库房大门,确保了库房文物的安全。
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大灾中,尽管温州博物馆馆舍遭到严重毁坏,馆藏文物则因梁岩华等人奋不顾身、抢救及时,幸未造成大的损失。梁岩华回忆起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晚上8点多,我们正在后院,突然发现院中涌进大量洪水,大伙抓起手电筒一起冲进齐膝、继而齐腰深的洪水中,赶往前门察看险情。当时前进建筑皆为木构,板壁冲毁,水面漂浮断木板及瓯江上游冲下来的杂物,行走不便,我们费力绕行到前门,发现前大门及侧门已经被冲毁,院墙多处冲坏,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梁岩华赶往西察看库房险情,赶到库房值班室时,身后刚经过的一间新建值班房轰然倒塌,此时一楼库房值班室大门也已经被洪水冲开,挂锁门插弯曲变形无法关上。值班室内还有一道小门,里面为陶瓷库房(铜铁质文物也在其中)。眼看小门即将被冲开,想着库房文物可能毁于一旦,3人来不及多想,打开小门冲进库房,关门插上插销,又从库房中找来一张笨重的方木桌紧抵木门,3人奋力顶住木桌木门。此时潮水不断卷起大浪,拍打着库房东侧窗户,部分玻璃破碎。
“我们明显感觉到潮水仍在上涨,不断接近窗台。库房中的水位也在逐渐上升,慢慢涨到腰部。当时心里确实害怕,只是没想过要退缩,心里暗暗祈祷快点退潮,就这样坚持了大约4个小时,潮水逐渐退去。我们才从库房中出来。”回忆那个情节,梁岩华心有余悸,假若潮水再涨一米,库房窗户将被海潮冲毁,我们库内人员和文物将被大潮吞没,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次台风过后,市领导非常重视温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馆的筹备建设。”梁岩华这样说道。
一场罕见的洪水,在全体抗台人员齐心奋战下,总算顶住了。灾难避免了,国家的文物和财产保住了。像梁岩华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抗台御洪保护文物的“守护人”,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