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杭州市临安区吴越国文化遗存的区位格局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9-12-09 11:23:48

一 引言

杭州市临安区考古遗产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吴越国遗存,包括城址、墓葬、塔幢、寺院、宫观、关隘等诸多类型。吴越国是晚唐、五代至宋初东南地区的重要政权之一,其以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金衢盆地和太湖流域的苏州为腹地,以杭州为首府(西府),绍兴为东府,统辖一军十三州,经济富庶。吴越国在9世纪末至11世纪初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这一特殊时期,在维护区域稳定和实现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国家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重要片段。

吴越国考古遗产是吴越国文化的重要内涵。吴越国文化是浙江除良渚文化、南宋文化以外的又一重要文化品牌。留存至今的吴越国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杭州市辖区范围内。其中,临安区吴越国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和丰富程度是杭州乃至浙江其它区、县、市所没有的,是临安区融入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特色所在,是临安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型山水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临安区以文化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当前临安“衣锦之城”和“滨湖新城”协调统筹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吴越国文化遗产必将彰显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临安区吴越国文化遗存的区位格局

吴越国文化遗存在临安区的分布,可以概括为“一城护三陵、佛寺星罗布”的格局,“一城”指衣锦城;“三陵”指钱镠墓、康陵和钱宽水丘氏墓;佛教寺院众多,以围绕功臣山的光孝明因寺、功臣塔、功臣寺和塔亭院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洞宵宫、千秋关、塘岭关等众多遗存。

(一)吴越国王陵及其他高等级墓葬

钱宽水丘氏墓、钱镠墓和康陵是吴越国时期重要的三座王陵。钱宽水丘氏墓位于锦城街道西墅居委会明堂山,建于10世纪初,是钱镠父母的陵墓,属吴越国祖陵。钱镠墓位于锦城街道东门居委会太庙山南坡,建于932年,是吴越国第一代王的陵墓。康陵位于玲珑街道祥里村,是吴越国第二代王钱元罐的夫人马氏的陵墓,葬于940年。钱元瓘的陵墓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并未葬于康陵西侧。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临安吴越国王陵(包括钱鏐墓、康陵、钱宽水丘氏墓)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安区吴越国王陵的布置是经过严格规划的。就上述三座陵墓的总体布局而言,吴越国王陵符合中国古代陵寝的排列规制,以钱宽水丘氏墓为轴线和起点,东南为钱镠墓,西南有康陵,是古代礼制中“昭穆制度”的重要体现。(图1)

图1 临安区吴越国王陵分布图

吴越国王陵在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陵寝史上,十国墓葬虽然在规模、布局、营建等方面明显逊色于唐陵,但各具特色、独树一帜。吴越国王陵是十国陵墓中的重要代表,反映了五代十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其中,康陵、吴汉月墓等墓室四壁按对应方位布置石刻四神、十二时,顶部雕刻星象图的做法,是当时一个突出特色。

此外,还有一大批钱氏家族或功臣显贵的墓葬分布于临安区内。迄今已发现的有位于功臣山东南坡的钱镠先祖墓、位于板桥镇牌联村的钱镠祖母水丘夫人墓、位于功臣山西南麓的钱镠子吴越国僧统钱元玩墓,以及位于板桥镇金家畈村西北的吴随□墓、锦城街道青柯村喻家头的童氏墓、太庙山东麓的五代墓、锦城街道余村梅树坞的五代墓(钱元玑墓)等。

(二)衣锦城址

衣锦城是吴越国时期在临安的重要建置,是衣锦军军治所在。衣锦军即吴越国“一军十三州”之一军,是唐末藩镇军建制在吴越国的延续。通常,唐末藩镇军的牙兵驻扎在节度使治所城内,牙外军驻扎在城外。

衣锦城的营建可追溯至公元889年,距今已有1129年,历史悠久。根据文献记载,唐昭宗龙纪元年(889),钱镠始筑营垒于临安茅山(今太庙山);大顺元年(890),敕额“安众营”;乾宁元年(894),“加钱镠父宽太府少卿、朝散大夫、检校礼部尚书,赐第茅山”;光化二年(899),敕升安众营为衣锦营;天复元年(901),升衣锦营为衣锦城;天佑四年(907),升衣锦城为衣锦军。吴越国纳土归宋后的太平兴国四年(979),改衣锦军为顺化军,次年废,并恢复临安县名。

衣锦城是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实例。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军”的出现始于唐而终于宋,一般设于地理位置重要但人口偏少的地区。五代时期的“军”,可寄治于县而隶于州,至宋方与州平级。衣锦城的发现,为研究唐宋时期地方行政编制单位“军”的建置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衣锦城址的发现,被誉为我国南方地区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规划性城市”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市,有的是因循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在经济、政治及军事因素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有的是有目的、有计划、遵循传统礼制观念营建的。显然,衣锦城属于后者,是我国古代南方为数不多的规划性城市之一。(图2)

图2 临安历史城市平面复原示意图

衣锦城内的太庙、钱王生祠等均为吴越国时期重要礼制建筑。南宋《咸淳临安志》所附《临安县境图》较详细地标示了南宋时临安县的城垣及县治衙署、县学等建置,并保留了“钱王生祠”、“太庙”等部分吴越国时期建置。(图3)因此,该图所描绘的城址格局应延续自吴越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衣锦城的面貌。在我国历史上,太庙、郊坛等均为国家级礼制建筑,是帝王举行祭祀的重要礼仪场所。在衣锦城内营建太庙、钱王生祠等重要建置,足见其在吴越国统治者心中的地位。

图3 临安县境图

区政府大院内考古发掘取得的成果以实物形式见证了衣锦城的辉煌。2017年,在配合临安区政府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在区政府大门内西侧绿化带内,发掘揭露晚唐五代、宋、元等不同时期建筑遗迹多处,同时出土大量瓷片及铜钱、青砖、板瓦、筒瓦、瓦当残件等遗物,并于部分青砖上发现“官”、“官用”等文字。其中以吴越国时期大型建筑基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价值最高,是衣锦城内的重要建筑遗存,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图4)

图4 区政府大院内吴越国建筑遗址

(三)佛教寺院遗存

吴越国统治者非常重视佛教的发展,期间在安国县(临安县)兴建或重修寺院达40余座。现临安区内佛教寺院遗存丰富,有功臣塔、功臣院(寺)、光孝明因寺(净土禅寺)、塔亭院、竹林寺(海会寺)、宝林院(双林寺)等,是反映吴越国时期佛教兴盛的典型代表。

1、以功臣山为中心的佛教寺院遗存。功臣塔位于锦城街道锦桥居委会功臣山巅,为五层四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通高25.3米,2001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功臣院(寺)遗址北依功臣山、南临杭昱公路和钱坞垄水库,2003年10月曾经试掘,2013年3月,与功臣塔合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功臣塔和功臣寺均始建于915年。光孝明因寺位于功臣山西南、钱坞垄水库西侧,遗址于2018年在配合临安区锦桥吴越街南侧地块保障房项目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该寺应始建于911年,为钱镠舍宅为寺的地方。塔亭院遗址位于功臣山西南坡,建于924年,内有艮山阁、普光塔。1962年发现的推测墓主为钱元玩(普光大师)的吴越国高等级墓葬应属该塔亭院内遗存。(图5) 

图5 以功臣山为中心的佛教寺院遗存分布图

2、西墅竹林寺与朗山塔遗址。竹林寺(海会寺)遗址位于锦北街道西墅居委会苕溪北岸,五代梁贞明(915-921)中吴越王钱镠重修,被誉为“最得山水佳处”、“吴中浮屠居虽百千,无是伦者”(宋蔡襄《海会寺记》)。遗址内原有海会寺石塔,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毁,撤销省保单位资格。朗山塔遗址位于西墅居委会明堂山西约2公里处,吴越王建,塔基残高0.5米,为六边形。据了解,该塔上世纪五十年代倒塌,塔西北面山坳平地处原有寺庙。

3、锦北宝林院(双林寺)遗址。遗址位于锦北街道集贤村双林山,始建于926年,1060年重建。现存清代重修的厢房两幢、观音殿一幢,石狮两对,元代石桥一座,以及石板路等。寺院四周有明灯灵塔群、比丘尼灵塔群和先兴灵塔群三处墓塔群。遗址内尚存大量石构件,部分雕刻精美。

(四)其他

除上述重要遗址外,还有以洞霄宫、千秋关、塘岭关等为代表的一批考古遗产分布在临安区3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洞霄宫遗址位于青山湖街道宫里村,895年钱鏐与道士闾丘方远相度地势,进行重建。现遗址内尚存会仙桥、元同桥、大涤洞,尚可辨原放生池和大殿、三贤祠等建筑旧址。千秋关位于太阳镇登村村,东西横亘千秋岭,东为马迹畈,西为永木山,是浙西南通徽、苏的商贾要道。塘岭关位于大峡谷镇桃花溪村童玉自然村北千顷塘,系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吴越国国界线上的重要关隘。

三、吴越国文化遗存的价值与意义

吴越国文化遗存是杭州市和浙江省文化遗产中的核心遗产。吴越国是长江下游地区和浙江、杭州区域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当前区域发展史、五代十国断代史、古代陵寝史等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临安区吴越国遗存的考古工作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考古发现必将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和社会意义。

吴越国留存至今的物质文化遗存以临安地区保存最好、数量最多,是反映吴越国历史的典型代表。吴越国在今杭州市临安区设置的衣锦军,是临安历史上最高规格的行政建制,临安区又是安国县和王陵建置所在,城市发展沿革有序,文化内涵丰富。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南地区的重要政权,与中原正统王朝秉承着“善事中国”及“归附明主”的信条,关系和睦;与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在佛教、瓷器手工业生产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影响深远。吴越国内经济繁荣,且在天文、水利、建筑、制瓷等方面体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考古遗址及出土的天文图像、建筑构件、精美瓷器等,是展现吴越国曾经辉煌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与科学价值。

以吴越国遗存为代表的考古遗产,是浙江和杭州尤其是临安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公共资源。吴越国文化遗产是临安区以文化驱动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是临安区为文化浙江建设奉献的重要文化品牌。临安区的广大市民对吴越国文化遗产倾注了极大的感情,将其视为临安历史文化传承的根与魂。因此,将以实物形式展现的考古遗产融入到临安的城市发展中,建设“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临安广大市民文化休憩的重要场所,成为“美丽幸福新临安”的重要文化支撑。

在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2018年5月23日,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被正式公布为浙江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吴越国王陵及其相关遗存、历史环境将作为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考古遗址(大遗址)予以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服务民生,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简介

王征宇,男,浙江海宁人,1981年8月出生,2006年7月参加工作,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支部委员、考古二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 杭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王征宇自参加工作以来,十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始终奉献在考古第一线。在西湖和大运河申遗期间,发掘和保护了清行宫、永兴闸等一批重要遗产。一直以来注重南宋临安城遗址和吴越国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2015年主持发掘的上城区紫城巷临安城供水设施遗存获评“浙江重要考古发现”, “南宋临安城遗址”入围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2017年临安区“衣锦街吴越国建筑遗址”、2018年“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获评“浙江重要考古发现”。

近年来,在考古任务繁重、考古人员极缺的情况下,该同志累计组织完成配合杭州地铁五年攻坚、快速路网建设、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亚运会配套项目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建设的考古项目百余项,总面积逾500万平方米,全面排查了各地块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发掘和保护一批重要文物,获杭州市政府2015年度“做地攻坚年”先进个人嘉奖。2016年,获“杭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做好田野考古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致力于杭州城市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成果转化,执笔并出版《南宋临安府治与府学遗址》等考古报告和图录6部,发表《中国古代南方山水城市考古的新成果》《南宋临安城城垣新探》等论文10余篇,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实施市(厅)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成员实施区级课题1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工作坊、讲座等10余次,参与国外(日本)展览1次,参加国外(英国)培训1次,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第三层次)。

来源:   作者:王征宇 翁向明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