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桥头遗址、应家遗址……浙江考古2019年有这些重要发现
发布时间:2019-12-09 15:10:05

12月7日至8日,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召开。省内各考古机构将推荐19个考古发掘项目进行现场汇报,接受专家点评,并进行“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项目评选。项目内容主要涉及上山文化考古新进展、河姆渡文化探源、商周考古新发现、汉唐墓葬考古、瓷窑址考古、城市考古、佛教考古、海塘遗址考古新发现等方面。

本次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希望整合省内考古从业机构与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交流互鉴,激发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对文物工作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本端记者选了一些今年浙江考古的重大发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桥头遗址

该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地处金衢盆地义乌江北岸。遗址发现于2012年,2014年为配合03省道支线扩建及桥头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发掘工作至今尚未结束。

桥头遗址的发掘共布设探方28个,发掘面积约2400平方米。发掘已清理至第⑧层,其中第⑤-⑧层为上山文化层,代表了遗址的主体文化内涵。桥头遗址为一处环壕聚落遗址,遗址的东、南、北三侧为人工挖掘的环壕,西侧被河流冲刷破坏,中部为略呈正方形的不完整台地。中心台地上山文化地层及遗迹中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存在多处陶器成组置放的“器物堆”或“器物坑”。两座上山文化中晚期墓葬M44、M45,墓主骨骼保存均较为完好,为浙江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墓葬。

桥头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打制石器少见。陶器类型包括大口盆、平底盘、卵腹罐、双耳壶、圈足盘等,陶衣鲜亮。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分乳白彩和红彩两种,乳白彩纹中多见太阳纹、短线组合纹。

专家对早期文化层中获取的炭屑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校正年代为距今约9000年。

桥头遗址在上山遗址群中的位置

2.宁波奉化何家遗址考古发掘

遗址位于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何家村,分布面积约14800平方米。为配合地方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南京大学等分别开展了两次发掘,总发掘面积1869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年代由早至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三期、四期,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以史前时期遗存为主。遗迹现象发现有干栏式建筑、栈桥、墓葬、灰坑、灰沟、水井等。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釜、鼎、豆、罐、异形鬶、盆、盘、灶、支脚、石钺、石锛、石犁、木桨、地梁、木柱、木板、木桩,等等。

何家遗址出土遗存时代特征较为明确,文化因素复杂,为认识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面貌地域特征、细化文化分期和构建史前文化时空框架增加了新的材料;揭露出的干栏式建筑遗迹结构较为清楚,为研究河姆渡文化建筑演变提供了新的案例。

3.宁波镇海应家遗址2019年度考古发掘

应家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应家村旧址上,地理坐标为北纬N30°01′47.53″,东经E121°33′1.87″,分布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遗址地处小山岙环境中,距离现海岸线约10公里,北、西、南三面环山,东侧面向滨海平原。2019年10月至今,为配合“世纪九龙”开发建设项目,在遗址5/6面积得以原址保护的基础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其进行了2000平方米面积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截至目前,发掘区平均下挖深度约50厘米,所见地层堆积可分为五层:其中第①层为明清时期堆积;第②层为唐宋时期堆积;第③、④、⑤层为商周时期堆积,是遗址的堆积主体。

1.明清时期

未发现遗迹。出土遗物主要有青花瓷、青瓷、白瓷,可辨器形有碗、盘、盏等。

2.唐宋时期

发现5个灰坑,平面形状多为椭圆形。出土遗物以青瓷器为主,还有少量青白瓷、白瓷、酱釉瓷,可辨器形有碗、盘、盏、壶、碟、杯、钵、罐、盆、器盖等,主要为越窑和龙泉窑的产品。

3.东周时期

发现38个灰坑,1条灰沟,1处烧土堆和多处柱洞。灰坑平面形状多为椭圆形,深度和规模不一。出土遗物以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为主,还有较多夹砂和泥质陶,以及少量石器和铜器。印纹硬陶可辨器形有罐、坛、瓮、碗、杯等;原始瓷器可辨器形有碗、杯、盅、盂、钵、器盖、甬钟等;夹砂陶则以鼎常见,泥质陶有灰、黑色两种,可辨器形有罐、盆、杯、碗、壶、杯等;石器有斧、凿、刀、镰等;铜器有斧、刀、镰等。综合出土遗物来看,目前商周时期遗存时代主体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

根据应家遗址所处的环境,我们推测其在商周时期应是一处滨海小聚落。值得一提的是,应家遗址商周文化层中出土的1件原始瓷甬钟残片,器形、釉色和纹饰皆与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同,揭示该聚落在当时具有一定等级。另外,结合该遗址周边已经发现的近20处商周遗址来看,应家遗址所处的九龙湖镇辖区在商周时期应是聚落密集区,从这一点来看,应家遗址的发掘对我们探索和研究宁波滨海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布局、聚落结构、人海关系和生计模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安吉龙山107号墓(八亩墩)考古发掘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俗称八亩墩)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完整墓园,西北距另一处国保单位安吉古城城址约850米。

整个墓园由中心主墓、外围陪葬墓(小型土墩)和隍壕三部分组成,包括隍壕在内的墓园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

中心主墓土墩耸立于小山之巅,为东西向长方形覆斗状。主墓外围现存30座排列整齐的小型土墩,分两周两两对应分布。最外围的隍壕围绕墓园所在山体一周,为转角方正的曲尺形。

发掘共清理一座中心主墓和31座陪葬墓,出土印纹陶、原始青瓷等随葬器物500余件,另有大量以绿松石为主的玉石器需转移至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面貌初步判断,墓园范围内墓葬均为春秋晚期的越墓,中心主墓为越国高等级贵族墓。

本次发掘是大遗址考古理念下的一项系统工程,发掘全程采用多种数字记录手段,注意多学科横向联合,始终兼顾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首次发现并完整揭示了一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主墓为双层覆斗状“土石金字塔”结构,墓外有超长的器物坑,显示出墓主人崇高的地位。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