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洋隐匿于山环水绕之处,这里没有如织的人流,低调地保持它的本真。石窗、灰塑、雕梁都是最初的样子,整个村子是寂静的,而在阳光轻笼下更显得亲厚一些。从上空往下看,规模庞大的古建筑,让人恍惚是否是穿越了时空。
三门湾的历史文化后院
一条叫沥水的大溪,载着力洋古村的历史自北向南奔流入海。古时村在沥水之北,水之北为阳,故名沥阳。后港湾淤塞,村庄南移,更名沥洋,1962年改名力洋。力洋村落于力洋镇老街之北,背靠青山,面朝三门湾。由于面对海湾,故老宅采用四合院式,封闭性强,且利用石材砖瓦砌墙。
沿着卵石铺就的道路向前走,苔藓绿地很肆意。屋脊雕甍、瓦雕脊龙一应俱全,古墙在雨水的冲刷下斑驳陆离,窗扉紧掩,抗下了多少更年月岁迭。厚重的木门悄然无声,只有慵懒的猫在阳光下眯眼。
力洋镇力洋村作为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可谓是三门湾的历史文化后院。力洋古村始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为宁海东部交通要隘和商贸重地。1958年,宁海和象山两县合并,县治即设立在村中,故被称为“宁象古城”。现存的力洋古建筑共有19处,12处保存完好。安拙山房、五门大宅、水夫故居、连科宅、雕梁宅、安汝址……既有统一结构形式,又各有其自身特色,画栋雕梁、花纹磉石,悠悠古韵扑面而来。
山海文化交融的古建筑群
而其中,“上大份”(今名五门大宅)叶氏古宅保存得最完整、最原汁原味,被省里专家称为“浙江东南第一大豪宅”。宅主叶善瑗(1765-1833)建于乾隆后期,距今200多年,依仿宋建筑、明清式样建成。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宅前宅后各有庄园五亩,正屋、厢房的屋脊上均有龙头龙尾砖雕,屋脊中心都有雕甍,中嵌景泰蓝圆盆,瓦雕脊龙一应俱全。
这里的古宅多数类似北京四合院,正屋呈“口”字形。围绕正屋的厢房、后堂,楼廊相连,道地相通,形成“回”字形结构。廊柱上木雕是倒挂狮子,两根廊柱间有罕见的“雕梁”。每个屋脊中心有雕甍,长长的屋脊用瓦雕灰塑成龙形。大院中屋脊多,望去竟如群龙起舞,栩栩如生。柱上是狮,屋脊是龙,十足体现了力洋村山海之乡的山海文化特色。
力洋村靠海,过去常受海盗与倭寇的侵扰。因此,力洋古村民居都有一套严密的防御设施:石城护村,院墙高耸,门户厚重,石窗坚固。还有石质的枪洞,三三两两地散落在石墙上。曾是宁象县县政府所在的“安拙山房”,南北两角都有小炮楼,炮楼中部有枪洞。从小小的枪洞,似乎还能窥见昔日的壮烈。
台门和山墙上印刻着不同的图案,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一个带状元帽的人脚踩一只龟状动物,寓意“独占鳌头”;一只鸬鹚一支莲藕,象征“一路连科”,留下了科举文化的历史印证,明明暗暗间,古宅有说不出的深长韵味。它的峭拔出尘之气,恰似高高的山岗上,清清朗朗的白月光。背山面海,散淡静气的力洋古村,漫漫岁月中沉淀的人文气息,让来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