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西湖文化遗产规划保护的杭州路径 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发布时间:2019-12-29 15:43:03

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力以赴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杭州团队,接连收到了关于西湖的好消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状况的后续报告》顺利通过审议;《西湖文化景观2018年度监测报告》被评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优秀监测年度报告”……

大会还特别表扬了中国保护世界遗产的力度与决心:2011年6月24日,西湖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时,杭州市政府曾作出承诺:待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东楼的承租期满时,就实施建筑降层等措施,进一步保护西湖文化景观风貌完整;2019年3月,香格里拉饭店东楼降层工程正式完成,杭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自己的“一诺千金”,也为接下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赚足了“印象分”。

“景观风貌控制,是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学上的专业术语。保护世界遗产景观风貌的完整性、延续性,是世界遗产理事会历来尤为看重的一个方面。杭州为论证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保护西湖景观风貌,经历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谈及此次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东楼建筑降层事件,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如此感言。

而通过梳理杭州规划人致力保护西湖景观风貌完整、延续的往事,则能够一窥杭州以规划为引领,对世界遗产进行价值研究、风貌保护、传承利用,并最终成为世界遗产数仅次于北京的中国“三世遗”城市。

以“西湖十景”为总纲

接力守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格局

厚厚的书里夹满了笔记,黑色的字迹断断续续插在字里行间,陈年书味也跟着一点点散了出来。

这些由如今90岁高龄的原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孙栋家写于1980年左右的笔记,既有对杭州“工业型”城市定位的焦虑,更有对修复西湖之殇的迫切。

据与孙栋家一起负责编制第三版杭州城市总规的市规划院原副总工程师包海涵老人回忆:上世纪70年代,由于长期“走偏”的“工业型”城市定位,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144个单位,一些景点周围修建了体型大、层数高、与景区不协调的建筑……

“一定要通过这次总规编制,将保护西湖的规矩立下来。”在当时,怀着这样的决心,孙栋家、包海涵等规划团队投入到了总规的编制中。

1983年,杭州市第三版城市总规获批。此次城市总规编制,将杭州的城市定位重新锚定于“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在这次总规中首次明确提出:延安路以东至浣纱路以西,以及吴山东侧地区,建筑层次控制在4—8层;浣纱路至中河路一带,建筑层次控制在5—15层;中河路以东一带,控制在5—20层。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节奏加快,即便有了总规的约束,西湖边每一栋建筑背后,也仍然有一个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相互博弈的过程”。包海涵深切地感受到,彼时规划人想要控制西湖边建筑体量和高度的力量依然十分有限。

时代的陀螺,开始越转越快,迈入新世纪的杭州,开启了西湖保护新时代。

2002年,随着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启幕,杭州以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建筑整治为抓手,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

包海涵欣慰地看到,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投入,西湖重新“美人梳妆”,潘杭、黄文柳等越来越多的中青代规划师也都加入到了西湖景观的规划保护事业中。

“与包老一同参与总规修编,我开始全面接触西湖景观风貌保护的内容。”在市规划院副总规划师黄文柳的办公室里,一直珍藏着一本院里已经退休的规划师潘杭在上世纪90年代做的西湖景观控制分析别册,“我至今忘不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册子时的震撼,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景观透视的公式。我是从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西湖宛若天然的美,都是靠许多人的智慧和努力在共同维持。”

当时,西湖申遗还未提上议程,“但规划部门,已经意识到要对西湖景观进行系统研究、整体控制,尤其是靠城的一面。”黄文柳回忆,市规划院信息中心建立了一个环西湖的景观模型,运用新技术对于西湖进行景观风貌分析;杭州市也筹备启动国际招标,希望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思路理念、技术体系,对西湖景观风貌进行科学管控。

市规划部门专门组织了一次全国知名专家会议,就此次招标方向进行“把脉”,并在会议上达成共识:“西湖的景观保护,要以‘西湖十景’为总纲,将西湖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

种种努力,最终为杭州的“三面云山一面城”明确了清晰的景观风貌管控技术体系:“简要概括来说,山就是山,城就是城,山的部分不能有新的建筑物露出来,城分近、中、远景,城与山之间的过渡带也进行管控量化。”黄文柳告诉记者,这些思路为杭州西湖文化遗产的保护明确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管控技术框架,并一直沿用至今。

从古代山水画中借鉴灵感

全力“助攻”西湖申遗

2011年,西湖申遗进入白热化阶段,市规划部门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印象中大家都觉得西湖周围山上不应该有建筑物露出来,但这是基于什么呢?西湖景观的理想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疑问,黄文柳决定带着团队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既然是南宋时候形成的,我们就找到了那时候西湖和城市的古图,也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证实那时候城的一面是不高的城墙,三面云山上,可以看到东面的钱塘江和大海,整体视野非常开阔。”基于古山水画的启发思考,规划师们对西湖理想的景观风貌有了突破性的理解:“我们发现西湖的宽度是2.8公里,老城到贴沙河边,也是2.8公里,两边是均衡、协调的一个尺度关系。”

正是基于这个理解,最终西湖的遗产缓冲区划到了贴沙河,“明确贴沙河以西,要实现和西湖比例尺度严格相宜的控制关系。贴沙河以东,则结合中国山水画平远、深远、高远的角度,对建筑进行前景、中景、远景的高度把控,建筑也应像西湖群山一样以斜向碗状层次铺开。”随着西湖申遗进一步加快,规划师们从古代山水画中借鉴灵感、回溯杭州山水营城理念的思考,都被西湖申遗总顾问陈同滨吸收进了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及申遗文本中。

与此同时,为助力西湖申遗,积极解答如何化解城市化倾向对西湖世界遗产的威胁等问题,市规划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交通与轨道规划所副所长吕剑等骨干规划师,接过了西湖游人容量调控、景区用地、建筑及交通等专项研究的“担子”。

最终,规划师们通过出色的表现,妥善回应了种种最可能被遗产理事会考评专家“刁难”的问题,并为市规划院摘得了全市助力西湖申遗“三等功”。

“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基于我们对西湖多年的深入了解。”华芳回忆,从2003年起,她便带着孙凯旋等规划师对八卦田、凤凰山、南宋皇城、玉皇山等板块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规划成果,其中玉皇山板块规划,为后来的基金小镇保留了重要的产业空间;凤凰山控规被评为西湖风景名胜区9大景区控规范本……

“像西湖中的建筑,我们分为历史价值承载类、功能类一一梳理,价值承载类明确保护,功能类的明确外迁。”华芳还深入研究了景区居民与遗产的关系,与以往人们遇到遗产保护就想到要将人迁出的思路不同,她认为,“原住民我们认为就应该留在里面,这是一种历史的自然传承。”

这一理念,在华芳后来负责的运河后申遗时代保护规划、良渚申遗相关专项规划中同样得到了运用和体现。而基于西湖景观风貌管控所形成的技术路径,也同样被黄文柳运用在大运河遗产景观风貌整体保护、杭州总体城市设计中。

“西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能够助力西湖实现申遗,是属于我个人莫大的荣耀和幸运。”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所言的这份幸运,同样被黄文柳和华芳们深深感念。

黄文柳告诉记者,“通过探索研究西湖景观风貌的保护问题,我们打通了一个山水营城总体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的技术体系。”由此形成的从历史观中寻找现实规划突破口、交汇点的思路,始终反哺着她。同样对于华芳,如今和团队在开展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过程中,她都会致力于溯源历史、深挖价值,“投入西湖相关规划保护所形成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我们参与的运河、良渚世界遗产的相关规划中,也被我运用在了雄安新区等新城规划中。”

“拥江发展”时代

山水营城思想贯穿始终

“杭州对西湖景观风貌的管控范围,竟然远到钱江新城、甚至钱塘江对岸的滨江?”如今,这样的感慨,负责西湖城湖景观预警监测的黄文柳,每年都要听到好几次。

除了2019年3月完成的香格里拉饭店东楼降层,西湖申遗后,西湖边全新开业的嘉里中心、全面提升的银泰in77、湖滨景观亮化工程改造,以及市民中心、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的建设等,都一一经过市规划院技术团队的景观分析把关与技术指导。

“所有涉及西湖近、中、远景的建设提升项目,我们都会进行必要的评估,以便建设单位从一开始就清楚相关管控要求。”黄文柳说,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保护西湖景观风貌,让西湖的山水自然之美长久延续。

而华芳在西湖申遗成功后,则为助力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实现长效管理,先后编制了《西湖文化景观预警监测体系—监测预警设计方案与指导书》、《杭州山南基金小镇空间发展规划》、《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实施与利用规划》,以及《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引导规划》,通过这些规划,华芳力求帮助景区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符合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创新型风景区产业结构及运营模式。

如今,杭州规划师们基于西湖形成的先进规划保护理念及技术思路,不仅使杭州拥有了“三世遗”的标签,也一直为国内其他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传承输出着价值示范。

“杭州围绕西湖所做的各类种种超前的规划努力,不仅成为西湖申遗成功的保障,也为后申遗时代如何保护西湖提供了政策性的方向。”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华茵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加强西湖景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通过前期专家与省市部门评审,社会公众意见征集等阶段后,目前已完善上报市政府。

除了引领西湖未来发展大方向的总体规划,2019年,名胜区《公厕规划》《指示牌标志牌规划》也完成编制;《拥江发展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通过评审;《美丽乡村规划》《配套用房专项规划》《地下管网规划》编制工作加速推进。新一轮九大景区详规编制目前已经全面启动,为建设现代化景区做优框架。

“西湖早已不仅仅是杭州的西湖、中国的西湖,更是世界的西湖。”华茵说,除了杭州的园文、规划力量,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专家团队,也源源不断地加入了守护西湖世界遗产的队伍,共同守护传承西湖之美,提升杭州国际名城风范。

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以西湖、运河、良渚“三世遗”为标签的杭州,正在成为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