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水林:允许0.02毫米误差 我要做到0.01毫米以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9-11 15:56:50 星期三   

赵水林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

1970年,19岁的赵水林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了杭州船用齿轮箱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目前他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浙江省首席技师,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等称号。他的《CH1000A行星变速机构》项目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改造创新优秀成果奖。

拼搏奋斗,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近五十春秋,硕果累累,虽然付出很多,但终是值得,我很欣慰,人生不虚此行。

从一个18岁的毛头小伙,到如今鬓发花白、硕果累累的技能大师,一个坚守钳工岗位近五十春秋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赵水林无疑是成功的。他有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有着精湛的技能,更有着乐于奉献拼搏奋斗的精神,在普通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完美地诠释了“钳工”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严师出高徒,言传身教受益终身”

1970年,19岁的赵水林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了杭州船用齿轮箱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进厂后,他被分配做了钳工。那时的他,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珍惜这份工作,好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万事开头难,什么都不会,只有从头开始认真学,认真做了。”他开始了拜师学艺。

“我师傅技术很好,虽然人很内向,但对我们的学艺要求很严的。在传授技术方面他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做徒弟的一定要跟得牢。学技术,必须靠自己用心去学,偷懒是学不到技术的。”

当时每天去工作之前,师傅吩咐他们带上需要的工具,装在一个工具盒里,一起带去。活干好,下班之前先把工具盒擦干净,再把每一样工具都擦干净;带出多少带回多少,一样不能少,整个过程都要做得干净利索。

师傅高超的技术水准和干净利索的工作作风,让赵水林学到了东西,受益匪浅,加上他刻苦耐劳、勤学苦练,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允许0.02毫米,我就要做到0.01毫米”

1978年,师傅因家庭原因调回无锡去了,赵水林接了班,主持厂里精密机床修理和专用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工作。

“当时班虽是接了,但客观地说我的经验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比别人付出的就更多了,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了。允许0.02毫米误差的工作, 我尽量做到误差在0.01毫米以内。也就是通过提高精度来减少积累误差。慢慢地就弥补上了经验的不足。”他对自己处处高标准严要求。

当时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资料十分缺乏,为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他想尽办法,频频到厂里资料室借些机床说明书、修理手册类的书籍阅读。边做边学,他凭着一股韧劲,一直坚持了下来,技能水平不断地得以提升,成为了厂里的一把好手。

有一次,厂里要维修一台磨齿机里的分齿机构,当时他因骨折无法参与维修工作,可一直没能修好。他急了,连夜让徒弟们搞了辆三轮车,把他拉到车间。他就跪在凳子上,以高超的技艺,花了十分钟就搞定了。

1991年,他以精湛的技艺,突出的成绩,成为厂里第一个大修钳工技师,主要负责厂里的精密机床大修和抢修,还包括新产品开发、专用设备的制造等,成了厂里的技术带头人。

“近五十春秋,硕果累累,终是值得”

赵水林在集团公司生产第一线工作近五十个春秋,是公司生产、技术骨干,在公司设备大修理、技术改造中多次荣获各项科技成果奖。

“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向数控机械方面转变,相应地我们这里的维修制造也转向数控方向。”当时,他根据企业实际,把两台“YBN90加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获得了新生,此举一下为公司节约了几百万元的设备资金,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

除了维修和技改,他还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中。当时他参与开发的新产品ZL40/50和D85,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最高年产值曾达到两亿多元。“维修和研发两手都要过硬,这样对企业才是最大的奉献,也是人生价值最好的体现。”他坦言道。

2009年,在第四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J035超高速减速箱节能环保项目获得了金奖。这台变速箱最高转速达6万转,是当时集团公司齿轮箱输入转速最高的产品。他在参与该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针对性提出:一是箱体要二次回火,去除应力;二是轴承配置间隙进行折中考虑。当时这两个意见均被纳入设计方案中,为产品的成功研发作出了贡献。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史佳 摄影 邓剑斌 项凯  编辑:王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