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物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其跨域历史长河的岁月沉淀;走过发展更迭的丰厚阅历;更在于耕耘奋斗本身凝结的一种精神——在浩浩汤汤的时代进程中,始终找到属于自身的奋斗方向,怀着一颗初心,有力践行。
国庆前夕,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图书馆,我们见到了久违的浙大老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一样是亲切随和的笑容,一样是带着浓浓杭州口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中,有着“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孩提记忆,更有着大江大河一般的奋斗过往。
成长的印迹:那是孩儿巷的“深巷明朝卖杏花”,也是亦步亦趋的美术生之路
东西走向,长不足二里,孩儿巷却是许多老杭州再熟悉不过的街坊,潘云鹤回忆起 50年代的孩儿巷,那是从小长大的灰瓦飞檐的老房子,也是“小楼一夜听春雨”的烟笼江南,这也是他对于家乡杭州,难以磨灭的印象。
少年时光,如同溪涧初生,清澈而欢跃。
“那时候我住在孩儿巷一号,外婆住在永福寺巷,我就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住那里,上的小学叫怀幼小学,后来改名为祖庙巷小学,读的初中是杭州第二初级中学,后来改名为延安中学……”
他清晰记得这些时光,就如同也记得“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术生涯。1960年,初中毕业的潘云鹤考进杭州市文化局办的杭州艺专美术系,成为一名美术生——这也是他时至今日一直钟爱翰墨的原由——可是好景不长,1961年整个国家连受三年自然灾害,学校难以为继,潘云鹤只能走入社会,成为一名油漆工学徒。
1965年,上完高中的潘云鹤考进了同济大学的建筑系,从美术转到建筑,这中间颇有一番思量,他说:“我心念美术,家中长辈又想我学工科,两者取一个平衡点,所以学了能绘图的工科建筑学。”
这一专业的选择,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他在每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方式:务实、谦逊、顺势而为,同时异常果决。
从湍急小溪,到渐入平原,长河轻轻吟唱。
毕业后,潘云鹤应国家需求,成为一名钢铁厂的工人,之后调到湖北襄樊科委工作,在科委筹建了襄樊市的自动化研究所,并被任命为第一任所长。70年代,时代的浪潮吹动风帆,对知识的渴望,成为青年一代学子前行的巨船。
1978年高考恢复,潘云鹤报考了在当时最为前沿的计算机专业,一纸录取通知书,将他从荆楚大地带回了故乡杭州,很久之后潘云鹤才意识到,这段旅程,渐次展开了一个青年学者在学术领域的大江纵横,也预示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悄然萌芽。
在浙江大学的旅程,脉络清晰,奋斗不息:90年代,潘云鹤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交流归来,迅速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1988年,他成为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授,又7年后,任职浙江大学校长。
潘云鹤说:“和那些留在美国和英国没有回来的人相比,我感到很是幸运的。因为我参与了我们国家发展最重要的那一段时期,那就是八、九十年代,还有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在这一时期大跨步前进,能够成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是我人生道路上,感到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
个人奋斗,家国成长,休戚与共。
个人与城市的奋进,是梦想,亦是家国情怀
遍历世界,抵不过家乡一湾月光,对于潘云鹤来讲,“家”,还是原来的样子:“建国整整70年,杭州一直是洁净的面貌,持续保持着环境的优美,还是西湖山水和园林城市,这是十分亲民的事情。”
“杭州的优美、洁净,是杭州历届领导班子和杭州市民共同塑造的,杭州不搞重化工业,而是以高新信息行业为指导进行发展,在保持环境优美的同时,得以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在这段历程中,浙大大学求是创新的内在禀赋,与城市的发展跃升相得益彰,名城名校联动,也成为了延续至今的一段佳话。
潘云鹤说:“杭州为浙江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这包括经济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让浙江大学以破竹之势成为世界名校,而浙大则以学科优势,支持杭州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让杭州的信息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一城一校的联动,我认为对于其他的城市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杭州是一座产学研融合更好的城市
千里沃野,大江纵横,奔涌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格局的重新塑造,其支撑是核心技术的不断演进和自主创造。人工智能历经60年发展,已成为开启下一个时代的关键密码,中国已然从被动的接受逐步变为主动出击。
2017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潘云鹤看来,这是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的响亮号角。
书生意气,仍然挥斥方遒:“人工智能在以前的大发展中都是欧美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在努力追赶,但在人工智能新一轮的发展中,中国有了很大的主动性,走在时代前列”。
对于自己的家乡杭州,他同样充满期待:“杭州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中,第一步稳扎稳打,第二步、第三步更要好好走下去,走到全国前列,让中国走向世界前列,从而让杭州走到全世界的前列”。
潘云鹤认为,首先杭州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起步很早,有很好的智能发展基础。
其实早在1978年,浙江大学就做出了一个全国的首创之举:把人工智能作为研究生的发展方向,那一年人工智能专业招收的5名研究生中,潘云鹤便是其中一位。先人一步,便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浙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凸显,孕育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学两大学科,为杭州的智能发展拓宽道路。
潘云鹤说:“杭州人工智能发展,可以提升杭州的知名度,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市”。
家国情怀 个人奋斗,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受益
在外研学十余载,归杭便是引路人。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图书馆的办公室中,潘云鹤坐在古色古香的案几前,用笔墨挥洒过豪情,也用代码确认过未来。
在产学研融合的发展历程中,潘云鹤始终致力于技术和研发的民生应用,将计算机智能和杭州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的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他说:“我们都知道,现在医疗的发展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的进步使医生的水平更好,另一方面便是医疗装备的改进使检查能够更加细腻,我认为杭州已经在做装备的变革,比如,浙江大学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都纷纷把医生的诊断、医院的管理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这对医生来说,看病的水平会大幅度提升,对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除了医学上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医疗水平之外,人工智能还广泛地运用到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让杭州成为一座智慧城市,让杭州百姓得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潘云鹤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发展相当不容易,从我的经历便可以看出,经历了很多的曲折,但是这些曲折最终成为我的宝贵经验,而祖国所经历的曲折也奠定了发展的深厚基础,给了中国人民很大的智慧”。
长河雄浑,纳川归海,不忘初心,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