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华
车工高级技师,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机电系在编教师。
2013年,从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毕业的李聪华代表杭州市参加第九届“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组一等奖,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赛后学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留校任教。
2015年,李聪华被杭州市人才办认定为D类(市级领军)人才,享受政府60万元人才住房补贴;3万元浙A车牌补贴。
他说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回顾十一年来的技能学习和工作历程,我从一名中考落榜生到现在的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为学院培养技能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和荣誉。
但我深知,这些荣誉都已成为过去式。我记得师傅经常叮嘱我的一句话:学好技能没有捷径,唯有一步一个脚印。作为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我不仅要多为自己充电,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知识能力,也要和同事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深蓝色工作服、蓝色牛仔裤、清爽的发型,在杭州轻工技师学院的实训中心,一位面容清秀的小伙子正在普通车床前操作。他的身旁,有两位身着橘色工作服的小伙子,目光随着他的手部动作转换着。
你一定以为,他是一位普通学生。其实,这位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已经是车工高级技师(这是该类别的工种中最高的等级),拿过省、市级各种技能大赛奖项,还是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机电系的一名在编教师。
他的名字叫李聪华,正在给两位学生当“指导教练”,参加第二天的杭州市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李聪华与这个行业的结缘过程,还要从2008年开始说起。
年少时的李聪华是个“停不下来”的小孩子,他会把父母送的生日礼物自行车拆卸成一片片,然后再自己研究把车子重新拼装起来。也许,这种天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机械的喜爱程度,就早已奠定了他此后人生的方向。
2008年,因为中考失利,李聪华没能考上如愿的高中。在父母朋友的推荐下,他决定报考技校,学一门技术,出来好找工作。当时,家人跟他一起从临安到杭州实地考察了几所学校,最终决定选择杭州轻工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
“家人觉得这个专业比较好,再加上我比较喜欢动手做东西,所以就报了。其实,我那时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专业,未来能找什么工作。但上了几节课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它比想象中更有趣。”李聪华说,数控专业就是将原始的钢柱,利用车床操作加工出有内孔、外圆的零件。目前,学校做的是用于教学的零件,但精度已经达到企业要求。
因为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时,李聪华就被挑选到兴趣小组,有老师专职教学。
兴趣小组只有10位学生,采取的是残酷的淘汰制考核制度,一年时间内优胜劣汰。老师会对他们定期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精度更高的零件。
“每天不是在实训,就是在实训的路上,长的时候一天要训练十个小时。”回想起那一年,李聪华长吁了一口气,“真的蛮累的。”
但好在结局还是好的。李聪华凭借自己的付出,拿到了晋级前三的“通关牌”。此后,他便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比赛,并且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2010年参加浙江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获得浙江省三等奖等。
一转眼,时针就指向2013年6月,李聪华毕业了。这五年时间里,李聪华的技能一步步提升,从最初不知道如何用钢柱做出机器零件,到做出的零件精度为两根头发丝,再到0.02毫米(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再到如今的0.01毫米。
同年8月,一场大赛,彻底改变了他的下半生,那就是第九届“振兴杯”浙江省青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李聪华记得,当时全省有38人参赛,他作为职工代表参加“普通车工”组。大赛要求是,要在5个小时内做出“五件配”,即类似机床尾座的组合件。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李聪华几乎每天训练超过10个小时,为了0.01毫米的精度,一遍遍不停地试验。因为训练强度太大,其间还晕倒过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场大赛中,李聪华夺得了车工组一等奖,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赛后,杭州轻工技师学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让李聪华留校任教,担任《数控技术》《车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
在全新的岗位上,李聪华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6年来,他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杭州市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在李聪华的指导下,应届毕业生张弛同学获得了浙江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职工组第五名,并获“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同时,他也获得了代表浙江参加10月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决赛的资格。这是在李聪华之后,学院机电系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李聪华也因为出色的表现,2015年被杭州市人才办认定为D类(市级领军)人才,享受政府60万元人才住房补贴;3万元浙A车牌补贴。
而李聪华的人生经历,也让周围人对技校生另眼相看。“读技校,没有什么好自卑的。只要大家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因为,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李聪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