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20 09:03:52 星期三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赵定东,一个为乡村治理倾尽心力的学者。每周五,他雷打不动地在校园里给大学生上课,其他时间要么奔波在去乡村的路上,要么在农户家走访,要么在田埂边做调查……十年来,他利用所学积极为地方社会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切实推动了基层社区合作治理的创新实践,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主持国家民政部、团中央、浙江省民政厅等政府专项合作项目50余项,8项研究成果作为政府文件或全国标准下发,有力推动了地方社会政策的改进和发展,受邀为各级政府开设学术讲座400余场,受众达40000余人。

推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

2008年5月,赵定东从北方举家迁至杭州定居。初到杭州后,他利用近4个月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空当,泛读了500余篇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学、政治学及管理学论文与10余部相关著作,对长三角区域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理论充盈后,机缘巧合,赵定东又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受邀为余杭塘栖镇18村10个社区“把脉”。

赵定东蹲点各村,向每家每户征求意见。他坚持用法治思维谋划村里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以下简称“两约”),强化道德约束,加强人与人的包容、理解和团结。河西埭村有位老太太想买台空调,三个儿子商量时两个不同意,还为此大打出手。村评判团拿着赵定东制定的村规民约出面协商,最终三个儿子同意了购买空调的方案。后来,赵定东还成了河西埭村的“荣誉村民”,虽不享受村福利,但参与村治理。

不仅家务事,还有邻里矛盾,也靠村约和解。“村规民约在解决基层问题中发挥了奇效,通过执约推进了乡村治理的高质量发展进程。”赵定东说,它将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结合,即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为发动村民掀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营造行动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希望村庄更加文明和谐

除了余杭“两约”建设模式,还有温州德治模式、兰溪时间银行模式、海盐四型社区建设模式等,都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这些模式的设计,赵定东都是主要参与者。其中,温州开展的德治模式,以“德治”建设为重点,以“德秩”“德制”“德志”为抓手,把德治建设纳入社区合作治理的框架内,切实推动了基层社区合作治理的创新实践,发掘了德治的落地化路径,开创了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数年来,赵定东带着团队不断地与当地政府机构深入交流,深度开展基层调查,数十次修改实验方案,才产生了这些有全国影响力的社区发展经验。目前,赵定东已经深入调研了300多个村落,全面了解了浙江省的村落发展经验和问题。同时,他还利用学界成熟的理论为乡村发展服务。他还积极参与了杭州市余杭区、温州市鹿城区、衢州柯城区、金华兰溪市、湖州德清县、金华义乌市、嘉兴海盐县及台州市相关区域的基层社会治理顶层设计建设。

赵定东说,看到一户户家庭变得更加美满和谐,一个个村落变得更加文明民主进步,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下基层,发现问题,我都会提出来,但看到那些好行为好民风,我也会建议当地负责人制定相应举措,对村民进行表彰和鼓励。”他说,用多年所学和积累的经验为社会服务,增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村民的生活品质,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秀芬 通讯员 陈鑫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