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地上工人们在架钢箱梁。记者 董庆鹏 摄
浙江在线杭州2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海旻 董庆鹏 通讯员 朱建美)春节一天天临近,天南地北的人们奔波在回家的旅途上。1月31日傍晚,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站楼里,是到处准备回乡过年的人。但在离航站楼不到1公里的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工地上,工程师赵永亮紧紧盯着起吊机,对着地面升起的钢箱梁大声喊道,“慢点,再慢点,看准点位。”他的背后,是一架架升起的返乡客机。
33岁的赵永亮,是中铁十六局的员工,也是杭州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准备工程项目部的负责人之一。这两天恰逢杭州降温,空气格外湿冷,他套着一红色的羽绒服,这个黑胖的石家庄汉子搓着手招呼浙江在线记者进工地看看。
沿着简易钢筋扶梯,浙江在线记者戴上安全帽小心爬上了高架桥上:几十名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一辆辆重型卡车急驰而过,飞机起落轰鸣声和大型吊机作业声混杂在一起,显出一派繁忙景象。
杭州机场三期工程2018年10月正式开工,总投资270亿元。其中三期项目新建T4航站楼,是现有航站楼建筑面积总和的近两倍,主要工程计划在2022年亚运会前建成。赵永亮正在指挥安装R1高架桥,是杭州机场三期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的一部分。去年6月,赵永亮就和团队来到了杭州,根据进度安排,今年3月项目要达到验收标准。工期紧任务重,为了给主体工程留下足够的施工时间,春节期间,赵永亮和1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只争朝夕地推进着机场施工。
时针过了晚上7点,赵永亮还顾不上吃饭。“今天很关键,是最后一跨钢箱梁拼接,架完R1高架桥就全线贯通了。”赵永亮说。
趁着空挡,浙江在线记者问:“过年不回家,父母能理解吗?”“他们能理解”赵永亮回答的声音和刚刚相比,变得些低沉。工友在一旁说,平日里他父母知道儿子工作繁忙,几乎一个月才打一次电话,但听说他不回家过年后,电话却多了起来。赵永亮也知道,这是父母期盼他能突然改变工作计划,回家团圆。
杭州机场三期工程效果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供图
不回家,就要留在工地过年,这里过年是啥味道?“在工地上,那还记得什么节日,只记得算工期。”对赵永亮来说,春节和平时没什么不一样。
工作10年,赵永亮有7年过年回不成家,从京沪高铁、沪昆高铁、银吴高铁、黄河公路到现在的杭州机场,他向浙江在线记者细数过自己干过的每个工程。“我们做一线工程的人都是这样,你看他,就算家在杭州也不能回去。”
赵永亮所说的“他”,正是刚到工地的李晓富。
34岁的李晓富,是杭州机场三期指挥部工程管理一部的负责人。10天前他刚刚当上父亲,和记者聊天时,稍显疲倦的脸上仍难掩喜悦之情。妻子虽然在杭州,但怀孕其间,他每次产检都不能陪伴。1月22日,妻子临产,项目部准许他请假陪产,然而只休息了一天他又回到了工地上。这个春节,他又不能陪家人一起。“像上了机场建设这样的项目,家庭和工作很难平衡。”李晓富道出了建设者们隐藏心中的情感落差。
从清晨到深夜,李晓富每天要按时到工地巡查。一顶红色的安全帽,似乎在他脑袋上扎了根,每天至少2万步的暴走,让他练就了一双快腿,行走在指挥部与工地间,他脚下生风。工地上的每个角落、每个螺丝钉、每个项目进度,他都了然于心:“我们2017年10月就接受这个项目;2018年10月开始管线迁改,9月装管廊维护桩、基坑挖建,11月管廊基坑回填……”夜渐深,气温快低至冰点,赵永亮和李晓富仍旧带着工友们在工地巡查,七八盏手电筒在黑夜里闪烁。
杭州机场三期指挥部工程管理一部的负责人赵永亮。记者 董庆鹏 摄
采访结束是22时02分,这时萧山机场最后一班飞往石家庄的飞机正轰鸣着冲向天空。浙江在线记者看到,暗夜里的光,将建设者们的面孔,照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