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奢侈品”大米饭的变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2-18 08:38:05 星期一   

新华社太原2月16日电(记者 王井怀)一碗大米饭,对城里人不算什么,可对黄土高原的农村人来说是个稀罕物,而在一些贫困村甚至是“奢侈品”。黄河边的奇奇里村,便是这样的村子。

近三年来,记者蹲点采访山西省永和县奇奇里村,从一碗大米饭里,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个小山村餐桌的变化和村民思维的改变。

奇奇里村有700多口人,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偏远穷村。以前,村民外出要走“鼻梁路”,只容得下一两个人,两侧是陡坡。一日三餐是小米汤、面条和自家腌的咸菜。来了客人,家家户户能拿得出的最好招待是白糖,饭后也没茶,上碗白糖水。

村里较早吃过大米饭的是村主任刘军英。2002年,25岁的刘军英在县城住过一段时间,机缘巧合吃上一次白米饭,“怎么全是米,没一点汤水啊?”。

2015年,20多岁的年轻后生郭若桥到村里当第一书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年过半百的贫困户老汉刘宁富心疼这个城里来的孩子,寻思着给他改善生活,特地去城里买了2斤大米。

大米可是奢侈品。村里人穷,能吃自家地里种的,就舍不得花钱买吃的。再说,黄土高原上没有吃大米的习惯,要买米得进县城。老刘先走几小时的“鼻梁路”到镇上,再坐颠簸的大巴车到县城,一个来回得一整天。

听说晚上有大米饭吃,郭若桥一路小跑过去,见桌上只有一碗白米饭。他扒一口,甜得发腻,原来里面拌了村民心中最“珍贵”的白糖。“村里人不知道大米饭怎么吃。”郭若桥怕老刘难堪,一筷子一筷子咽下去,也明白了这个闭塞小山村脱贫有多难。

第二年,在各级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奇奇里村窄窄的“鼻梁路”换成了柏油路。2017年,郭若桥联系中国摄影家协会到村里认领枣树,一棵枣树120元,无论丰歉,保证贫困户的基本收入,多年来的卖枣难得到解决。

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开始迎接全国各地的客人。依傍黄河美景乾坤湾,奇奇里同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办起黄河边的“影像村”;随后,共享单车骑进奇奇里;奇奇里还在黄河边建起拓展基地,不少企业、高校来这里旅游、培训、体验生活。这个小山村渐渐与时代同频共振。

三年前记者第一次走进奇奇里村时,不少村民都不会打招呼,只是憨憨一笑。现在,村民见了陌生人会大大方方请进家喝口茶、歇歇脚。有的村民玩起手机摄影。经一位摄影家牵线,10位村民加入了山西省企业摄影协会,成了业余摄影师。还有的人更潮,玩起了抖音、快手。

大米饭也终于成为再普通不过的食物。日前,记者走进奇奇里一看,村里的冰箱多了,冰箱里的鸡鸭鱼肉多了。“大米饭还不如自家下的面吃着顺口。”一位贫困户笑着说。

老刘家开起了农家乐。他的小儿子刘记林成了大厨,轻轻松松做几十道菜。最好吃的是他用村里土鸡炖的“红枣鸡”,肉嫩汁美,来客都赞不绝口。当然,家里也少不了大米。“春节前,买了十几斤大米,有的客人爱吃米饭。”

2017年底奇奇里村脱贫摘帽,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8500多元。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王井怀  编辑: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