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西湖景区新总规引热议 > 他山之石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苏州经验”
发布时间:2019-04-15 11:28:04

当下快速多变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城市与自然的割裂、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如何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苏州园林的哲学思想足以回答这一问题。

解读苏州园林的哲学思想,不仅仅需要你润身于古典园林馥郁的人文气息中间,更需要清晰观察苏州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并要极力解构这样的努力与现实发展的意义。

12月4日,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管理20周年成果展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幕,全面总结、梳理和展示了20年来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古典园林管理、园林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展示: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

4日,为纪念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苏州市举办了“绳其祖武、光耀世界——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管理20周年成果展”。

此次展览分为五大主题:序篇、园林修复、园林保护、弘扬、结语。

位于门厅部分的序篇,全面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在城市的分布,给人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

一步一景,如诗如画。苏州古典园林历经百年风雨,至今却依旧散发光彩,不就得益于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维护吗?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为“园林修复”,通过对古典园林修复前后的照片、图纸对比,以史料的形式展现苏州为保护古典园林做出的不朽贡献,并集中展示了苏州工匠精湛的造园技艺;

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群体不仅是我国和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第三部分为“园林保护”,陈列布设了苏州为管理保护古典园林出台的各项制度,以及各项保护措施的实施过程,通过对园林保护工作实景的展现,表达出苏州人保护传承古典园林的自信与决心。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瑰宝。在第四部分“弘扬”,可以清晰看到古典园林的艺术内核在逐步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其丰富的内涵也被不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在1979年由苏州市园林管理局首先在美国纽约承建“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其后又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建造苏州古典式园林,出口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常驻文化大使”。

成绩:20年架构起苏州标准

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它还是中国文化最好的代表。自1997年开始,苏州有9座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不管是对苏州对中国对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对苏州遗产保护工作称赞不已。他表示,苏州园林保护最好的地方不仅是园林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更多的是对园林价值、精神的保护,这点是最值得借鉴的。所以说保护的不仅是可见的实物,更重要的是对非物质文化上的保护。

20年来,苏州不断创新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坚持依法保护、规划先行,注重创新管理机制,着力优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苏州市世界遗产暨古典园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文物、规划、建设、城管、旅游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保护机制,加强苏州古典园林的全面监管。建立法律规范体系,先后出台了《苏州市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风景名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了《苏州市园林保护管理细则》《苏州园林管理规范》《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维修保养工程监测规程》等行业管理规范,为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长期以来,苏州市把加强园林保护作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强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持续加大苏州园林保护管理力度,编制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规划(2006-2020)》,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保护措施及分期修复计划,相继修复了五峰园、畅园、可园、朴园、柴园等园林,重点开展了艺圃住宅、留园西部射圃、网师园露华馆、拙政园住宅等遗产园林局部修整,大力实施留园、沧浪亭、狮子林、耦园、怡园等重点园林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着力打破部门壁垒、强化政府统一管理,将环秀山庄收回纳入政府统一管理,实现狮子林宅园合一保护管理和整体开放。依托有形遗产的保护,积极传承园林传统营造技艺,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传播。

苏州市坚持以预防性保护为目标,积极实施对遗产园林的系统性监测。建立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监测管理工作规则、监测技术规程和预警标准,形成以保护--监测--管理三位一体、从市政府到主管局、再到各古典园林管理处三级联动、通力协作的全方位监测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世界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和遗产地年度监测报告模板,承担了全国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实施试点项目,为全国各地提供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开发的模板,研究制定包括报告制度、巡视制度、培训制度、重点问题预研究制度的制度体系,构成苏州园林监测的“1234”模式,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先后实施了留园曲溪楼维修工程、植物病虫害与古建筑病害等专项监测研究,提升了遗产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

以保护遗产原真性为目标,苏州市坚持遵循传统与推陈出新并举,实施园林的精细化保护管理。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建筑、假山、驳岸、铺地等养护维修最大限度地采用传统材料、沿用传统工艺。遵循传统形制,恢复了艺圃、耦园、环秀山庄等园林陈设,完整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和语言。开展园林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863国家科技攻关“园林池塘水治理”项目,结合运用传统方法和生物治水,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在盆景园艺等专业领域延续“师徒制”传艺模式培养人才,培养和聚集了一批规划设计、专业管理、传统技艺、遗产监测和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在规划设计施工、文化传承、保护管理、传统技艺弘扬、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所形成的“苏州标准”、“苏州经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和推广。

经验:苏州遗产保护成典范

上月底,苏州市公布第三批《苏州园林名录》,新增31处“当代苏州园林”,至此苏州已有90座园林纳入园林保护名录。

频频更新的《苏州园林名录》,成为苏州近年来推动园林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小小缩影,也是苏州坚持不懈践行遗产保护的见证。

作为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苏州的园林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影响深远。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由此成为国内拥有文化遗产单体最多的城市。

“古典园林入遗后,苏州以国际视野、科学理念加大对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强遗产本体保护,整治周边环境,开展遗产监测管理,开创了苏州园林整体保护的新局面,也为全国其他遗产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认为,正是苏州对古典园林的有效保护和管理,使得古城苏州重要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我们要向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介绍,“入遗”20年来,苏州始终以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为纲,以保护苏州园林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保护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手段,持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苏州标准”“苏州经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苏州园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苏州园林已成为苏州的城市特色和名片,也是塑造苏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灵魂和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快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所在。”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蕾说,在苏州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苏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这是苏州园林保护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更是实现苏州园林群体性、完整性保护传承的关键。今后,苏州将更积极地开展世界遗产保护、培训与研究,为保护世界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郑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