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忠义桥:西湖区第一个“国保” 幽幽古镇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01 15:59:04 Fri   

图片4.png


留下老街 “忠义桥”         周建国 摄

800多年前,宋高宗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留下为世人所铭记。

800多年后,西湖区第一个“国保”诞生于此,悠悠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下老街的“忠义桥”榜上有名,西湖区迎来首个“国保”!

“第一”,是一个领域的开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愿,承载着延续历史文脉的艰巨使命。走进古意幽幽的留下老街,仿佛翻开一本历史文化古书,厚重而精湛。

居中虹起,石色光细,蓋良工巧心,故舆众桥异

87岁老人欣闻喜讯作诗相贺

图片5.png

留下老街 “忠义桥”         周建国 摄

今日的老街早已褪去了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宁静恬淡,悄然锁着千百年的历史时光,令人沉醉。

老街沿西溪河而建,纵贯留下镇。这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早已被列入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跨溪有古桥梁数座,最古老、最著名的,当属南宋孙侯所建的这座忠义桥。

忠义桥东西向横跨西溪河,系单孔圆弧形石拱桥,桥拱券石上有南宋嘉定戊寅年(1218年)的题记,是杭州城区唯一一座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拱桥除桥面踏步和栏板有更换外,桥身结构基本保存完好。

忠义桥构造精巧,正如《西溪百咏》所描述的“蓋良工巧心,故舆众桥异”那样,桥历经几百年而留存完好,是杭州现存最早的古代石桥。它的存在,对研究南宋时期石拱桥的构造技术以及杭州古代桥梁的发展演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87岁留下老街原住民沈雍方老人告诉记者,在1981年留下镇地名普查之前,此桥都没有正名,当地人习惯叫它“大桥”。“1981年,我从留下水泥厂借调到镇上,参与留下镇地名普查工作。当时古街上还有三座古桥,皆有石刻桥名,唯独这座‘大桥’没有名字。

后来,沈老和其他参与地名普查的同志多次去浙图古籍部翻阅资料,终于在释大善的《西溪百咏》中找到“忠义桥”题咏。其前言是:“市上三桥,惟忠义桥最大。居中虹起,石色光莹。宋孙侯所建也。兄弟恺笃,故名忠义。”从而确定了此桥之名。

而今,忠义桥入选“国保”,沈老欣作四句以贺:“南宋孙侯忠义桥,八百年后列国保。古镇留下留古建,西溪子民引自豪。”

60载执着守望

“它就像是家的一部分”

图片6.png

与古桥相伴厮守60载的范美仙老人

因水运发达,历史上的留下曾是杭州城西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之一,老街茶市生意兴隆,商贾云集,汇集了众多知名老字号。每到春暖花开时节,茶户把最新采到的茶叶运至这里出售,一时间街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甚至通宵达旦,贸易不息。

如今,老街已是留下人的乡愁寄托,无论身处何地,大家的记忆中,永远有一个商贸繁荣的留下老街,和有一座人车往来不息的忠义桥。

与古桥相伴厮守60载的范美仙老人,原先住在忠义桥头。去年9月,留下老街面临整体改造提升,范阿婆依依不舍地搬离住了大半辈子的老街。

范阿婆本是三墩人,20岁嫁到留下。外来媳妇,邻里街坊都喊她“新嫂嫂”。婚后没几年,范阿婆就和丈夫一起住进了留下房管站的公房,也就是古街90号,正好在忠义桥头。

家门与桥相距不过三四米,每天清晨打扫古桥似乎成了范阿婆的“必修课”,这样一项“常规动作”,她坚持了60年。“那座桥就好像是自己家的一部分,要管牢的。”古桥上的石板被雨水冲刷出了问题,范阿婆便主动掏腰包请村里的小伙儿前来修理。范阿婆酷爱养花,但她的花儿大都放于桥头,“点缀点缀,给历经沧桑的古桥添点色彩。”

小女儿六岁那年,有一回坐在桥栏上,由于桥栏年代久远有些松动,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幸亏被人及时发现,连忙救起。范阿婆为了防止再度出现危险,立马请人过来维修。“万一坐得人多了……在我家门口发生危险,不管不行啊。”

范阿婆的家中保存了很多关于古桥的资料,她视如珍宝,悉心收藏。其中有一张泛黄斑驳、折痕颇深的纸,上有“忠义桥”、“鸿因恭为祝延圣寿无疆,文武百寮增崇祝釐,风调雨顺,谷果丰登,永息兵戈,万民乐业”等字。范阿婆说,这是早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手抄赠予她的。

范阿婆向记者静静讲述了1984年参与文物普查的经历,语气犹如那留下河的河水般平缓。

“那个时候我还是居民小组长,文物普查时,我找来三部梯子,将它们接在一起放入河里,以便考古人员爬上去查看桥体情况。就是在密密麻麻的藤蔓中,考古人员在桥下西侧发现石刻记载,也确定了这座桥的建造年代。”

一座桥,一处景,一段史

保护利用任重而道远

图片7.png

留下老街 “忠义桥”         周建国 摄

聊聊天、串串门,河埠浣衣、桥头纳凉,老街居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场景,随着改造提升工程的启动而渐渐远去。

2018年,留下老街腾空,旧城改造紧锣密鼓地推进。在历史街区的整体提升中,包括忠义桥在内的留下古桥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和保护。“它既是一座桥、一处景,更是一段历史。在未来的保护利用上,我们将更加注重记录、传承和宣传,让忠义桥散发经久不衰的魅力。”留下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光影,是人们感知过去的桥梁。西湖区的经济文化之所以能顺延前人的辉煌行至今天,与全区文保工作密不可分。

近年来,西湖区牢牢把握‘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也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据了解,西湖区共确认现存完好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点)有91个,包括34个文物保护单位(点)、20个历史建筑以及37个尚未核定公布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34个文保单位(点)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个、省级文保单位4个、市级文保单位10个。

“文物保护利用任重道远,未来我们会加强监管,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文物的浓厚氛围。”西湖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徐可  编辑: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