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姜“职业经理人”应聘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2-23 20:06:00 星期六   

2月23日,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15位应聘者正在村文化礼堂接受考试。他们年龄不等,职业不同,生活经历相异,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姜村职业经理人一职——聚集到下姜村。

上午9点整,考试正式开始。这次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试卷的涵盖范围既有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宏观层面,亦有经营管理、农村产品发掘包装等微观层面。

笔试结束后,考官按次序点名,考生们依次进入会议室开始面试。会议室里除了坐着一排考官,还有枫树岭镇20多个村的村官和村民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双眼不断观察、审视,如同在进行一次严谨而庄重的仪式。

从实际出发 

善于利用资源

34岁的汪弘毅作为第一位面试的考生,难免有些许紧张,“说实话,我之前也参与过一些面试,但下姜村的面试是最记忆犹新的一次” 。

汪弘毅是一家娃娃机巢玩空间的品牌创始人,“我虽然是杭州人,但从小在军营中长大,在部队生活了十几年,有着浓厚的红色情结,刚好下姜村又是一个红色乡村。”

初到下姜村,他就发现了这个村与他之前对农村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从村口到进村的这段路,包括村子整个的规划建设,都是令我非常诧异的。” 

作为千岛湖的女婿,汪弘毅认为自己是可以做到扎根的。他所畅想的未来是通过结合下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民宿的发展,进行农特产品的拓展、农业生产链的提升,以及新型业态的升级。“对下姜村而言,要看到它可以更好地利用什么?”汪弘毅提到,现在都提倡“互联网+”,我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去深挖一些渠道,运用下姜村的资源去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这对村里民宿经济的推进会有很好的帮助。”

用科技推动乡村建设

打造一个“下姜模式”

应聘者鲍方云今年43岁,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是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杭州的一家公司任知识产权专员。“我本身是一个比较有乡土情结的人,当我看到能够结合乡村振兴做一些事情,当时也没想太多,就投简历过去了。”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询问:“你认为你个人的优势是什么?”

“因为我是技术出身,所以自身的长板在科技领域。”鲍方云告诉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的科技,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让它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他看来,下姜村的村民要想致富,必须要提高劳动效率。“用科技提高劳动效率,可以解放一部分劳动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鲍方云提出,比如采用无人酒店的理念来管理民宿,减少村民对民宿的投入和服务的时间,甚至可以运用机器帮他们洗涤民宿的生活用品,减少劳动强度。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更富有科技感、文化感的“下姜”样本。 

“80后”清华硕士欲当带头人

与村民一同集中力量干大事

在众多应聘者中,“80后”、“90后”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刘裕是一位生于1989年的小伙,今年刚毕业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目前任连云港某街道党政办科员。

当谈到这次招聘会对下姜的帮助时,刘裕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从全国各地、不同行业来到下姜,即便最后大家没有参与到这份工作中,但通过面试提供的一些个人想法和思路,还是蛮有借鉴意义的。”

对第一次来下姜村的刘裕来说,乡村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曾在江苏省的华西村任职,在看看来,下姜村与华西村很不一样。“ 这里的餐饮行业比较单调,像其他的搞特色旅游的村庄,特别是江苏苏南地区的,它的旅游模式和餐饮行业会比较多样化。”刘裕在下姜村待了两天,与民宿老板聊天时,发现下姜还需要开发更多元化的市场,打造自己的特色。 

这次应聘这个岗位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以前没有经历过这种工作,负责景区、特色农业产业这方面是软肋。”但他依然坚信自己是有机会的,“如果我能选上的话,前期可以作为村里一个很好的助手,到来后期的话,我希望我能够有一定的自主性。”刘裕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有个带头人,其次与村民一同集中力量干大事。

面试过后,刘裕被选为竞争“职业经理人”的三位候选人之一,村里决定通过对三位候选人的现场考察,最终决议出符合下姜村发展的最佳“领头人”。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娄晓涵 摄像 林舒然   编辑:许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