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毛肉圆”怎么念?“故事大王”丰国需带你了解这道余杭名菜
发布时间:2019-05-09 10:53:22

资料/余杭发布

丰国需,余杭的“故事大王”。17岁到塘栖做渔工,开始收集整理当地民间传说。后来又开过书场、参与编修过地方志……丰国需是塘栖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肚子里装着塘栖古镇几百年的时光。

丰国需会经常到塘栖书场,为大家讲故事。今天,他为大家讲的就是塘栖五大名菜——粢(zī)毛肉圆、细沙羊尾、大肉粽、米塑和板鸭。

粢毛肉圆鲜香软糯,细沙羊尾香甜不腻,米塑活灵活现……一场故事讲完,听众纷纷与丰国需拍照留念、道别。老友墨哲思在静静等候,等着他带自己去亲自尝尝这道塘栖名菜——粢毛肉圆。

“粢毛肉圆”的故事

粢毛肉圆是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

传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厨师本想做红烧狮子头,但是一不小心肉圆掉到了糯米盆里,最后只好将错就错,无意之中做出这道菜。谁料乾隆吃后,竟叫好不绝。因肉圆上粘着的糯米颗颗竖起,像刺猬一样,民间唤“刺猬”作“刺毛”,故而得名“刺毛肉圆”,后做“粢毛肉圆”。

这道余杭美食以鲜肉、糯米为主,上锅蒸制之后表面的糯米粒粒分明,其内里肉质柔软,鲜美可口,外裹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老幼咸宜。

丰国需1971年便来到塘栖,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塘栖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十年前,好友送了丰国需一本书——《吃在枫泾》,这本书主要介绍当地的特色菜肴,于是,丰国需便有了想法,编一本《吃在塘栖》,以塘栖饮食文化为内容,系统地介绍一下塘栖这方水土上的有关“吃”的文化。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丰国需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起塘栖的饮食文化。塘栖的小吃、菜肴、糕点,与“吃”相关的风俗、传说、趣闻,都成了他关注和收集的对象。慢慢地,丰国需整理了越来越多关于塘栖美食的故事——

“黄金果”的故事

很久以前,余杭塘栖东南面有个小村庄。村里阿祥的母亲病了,整日咳嗽个不停。为了给母亲治病,阿祥遍访名医,却都没有效果。

有一天,他梦见有一种金黄色的果子能治母亲的病,于是他就去家附近的山上寻找,居然就真的找到了!阿祥采了一大筐果子,又摘了许多树叶回家。母亲吃了阿祥摘来的果子,又喝了叶子熬的汤,没几天咳嗽的毛病竟然完全好了!

后来,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开始种这种果树,人们见树的叶子长得像琵琶,便开始叫它为枇把。就这样,枇杷慢慢地遍植塘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塘栖一带便形成了“五月塘栖树满金”的景象。

“重阳糕”的故事

古时重阳流行登高。在余杭塘栖,有个姓劳的员外,每年重阳,都要与好友一起去超山登高。

有一年临近重阳节,劳员外不小心腿脚受了伤,需要静养。他的好友张秀才特地赶来看他,告诉他今年登高就不要去了,在家好好体养。说着拿出一块糕点,上面嵌着一些栗子,插着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原来这是张秀才为他定做的糕点,“糕”与“高”同音,而上面插着的小旗子就代表着茱萸,吃上这糕点也代表了企盼年年高的愿望。

后来,越来越多的糕点铺也开始做这种糕,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重阳糕”。

丰国需爱吃余杭美食,进而研究余杭美食。1991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故事沙龙,2002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故事专业网站和新故事网校……他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余杭美食和文化得以推广。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