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发布时间:2019-05-01 14:05:00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首次提出了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重大倡议。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出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大倡议。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中国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图为从殷墟遗址甲骨窖穴内发掘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新华社记者 王颂/摄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历经艰辛到印度取经,回国后主要从事佛经翻译,译经数量占到唐代译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上图为山西省稷山县青龙寺“玄奘取经图”壁画(局部)(新华社记者 马毅敏/摄)。下图为根据《大唐西域记》确认的印度那烂陀寺遗址(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2019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在北京延庆举行。在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上,中国古典舞《彩蝶的虹桥》,以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现了大自然的五彩斑斓。各国模特身着参展国的名花图案服饰,用五彩缤纷的花语共叙友谊。图为演出现场。 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2019年3月24日,蔚蓝的地中海帆影点点、风光旖旎。在海滨之城尼斯,一部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手中。《论语》这部2000多年前诞生于中国的儒家经典,在其诞生千百年后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而今又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回归祖国。

时空轮回,换了人间,令人慨叹。这一刻,让人们的思绪不禁回到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在这一被国际舆论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宣言”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郑重宣示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中国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开辟了新路径,为绘就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画卷凝聚了新共识。这一开新篇的重要演讲,指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其博大的胸怀,其厚重的大历史观,其卓越的前瞻理念,令人常读常新,需要学而时习之。

来源:求是网   作者: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