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乘坐公共交通时如何付费?零钱还是交通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将让你的出行更便捷。
虽然国内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移动支付渗透率始终不高。而近期,支付宝、腾讯财付通以及银联都与众合科技达成合作。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在“智能交通”概念逐渐进入风口的当下,或许移动支付颠覆公共交通传统支付方式的时间就要到了。
“智慧交通”不能有个“笨”支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美好生活”如果放在交通部门,就应该体现在出行质量的提高方面。而“智慧交通”或将成为解决出行矛盾的关键。
虽然“智慧交通”概念在这两年很火,但是要想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义却不太容易。
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简称ITS),ITS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的理念。到了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
“智慧交通”正在铺开
其实简单说,就是利用一些数字技术手段,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简单、通畅、舒适。从智能交通市场方面划分又可以分为智能票务、停车管理、乘客信息、交通管理、保险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服务等。市场预计,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2007年为247亿元,2014年达到83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06%;以该增长速度推算,2020年智能交通行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智慧交通”在国内已经逐渐取得一些进展。例如,“交通大脑”将交通因素数据化,对城市交通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警力等。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所建设的交通信息中心/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TOCC)/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就扮演的是类似的角色。
此外,智慧停车场、智慧路口、云图交通等都在逐渐从概念变为现实。
然而,就在移动支付已经在国内非常普及的当下,在公共交通支付领域,零钱和交通卡这些没那么“智慧”的方式依旧是主流。
根据腾讯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6年,中国城市公共客运量近1300亿次,在公共交通领域每天有超过4亿笔交易,这接近当时微信支付每天6亿笔的交易规模,且公共交通移动支付渗透率低,目前仍在大量使用现金或交通卡进行交易。
三巨头入场 打开市场新局面
就在近期,“智慧交通”领域的三次合作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目光。
2017年12月25日,腾讯财付通与众合科技签署协议,将在智慧交通领域展开合作;次日,中国银联与众合科技签订了闸机系统闪付过闸合同;2018年1月2日,支付宝与众合科技全资子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杭州地铁部分线路二维码扫码支付和过闸项目中进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中国银联与支付宝都同时选择与众合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据了解,众合科技是一家依托浙江大学产学研平台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家发改委认可和指定的地铁信号国产化定点单位之一。
对此,众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的轨道交通业务已覆盖全国19个核心城市及周边区域市场,其中AFC(自动售检票系统)相关业务已服务全国12个城市的440多个站点。此外,基于前期大量的项目积累,该公司已具备了较强的服务能力,拥有经验丰富的现场交付队伍,构建起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腾讯、中国银联与支付宝发力“智慧交通”
对于三项合作,众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支付巨头们的联手,有利于其后续加快推进新技术在新市场的应用。例如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双方不仅是看着眼前的新功能改造,更多的是着眼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式。“目前双方正在探讨中,比如以刷手机过闸为入口,搭建内容分发、电商或广告分发平台,期间的收益由双方分成等模式。这为公司未来2C(TO Consumer对消费者)的业务打开了想象空间。”众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前的富全球论坛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多次提及“腾讯乘车码”。在他看来,腾讯乘车码实现了传统交通领域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典型案例。
“在‘智慧交通’业务领域创新2C端的商业模式过程中,公司首先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智慧交通相关的核心系统和产品,以及相关服务。面向C端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正在和腾讯进行商讨和研发中。”众合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众合科技目前已在智能支付和智能监控上有了一些的成果。例如,智能支付领域,该公司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时处理地铁票务相关业务数据,并且将二维码支付和扫码过闸,以及银联的闪付过闸相关技术同时在地铁线的正式应用。而在智能监控方面,该公司已拥有应用于高铁的智能监测产品,可以实时监控车厢、车辆受电弓等涉及车辆安全运行和乘客安全的环节,并监测安全隐患,实时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