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19-04-11 15:46:06


这是4月8日,闫青海在给孩子们讲奋斗创业的故事。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革命圣地西柏坡。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如一位历史老人,注视着这片红色热土上70年的变迁。

记者近日走进西柏坡,倾听老、中、青三代人,讲述不同时期传承西柏坡精神的奋斗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2)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的西柏坡华兴幼儿园,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2017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震 摄)

“开游船”的老党员:讲红色故事 念党的恩情

今年74岁的西柏坡村老党员闫青海,很小时得了一场重病,绝望的父母把奄奄一息的他包裹起来放在石碾上,打算放弃。

董必武夫妇在回家路上发现了这名弃婴,立刻把他送到中共中央机关医院救治,孩子就这样活过来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西柏坡。

“共产党的恩情不能忘。”闫青海说,长大成人后,自己时刻想着,只有艰苦奋斗,带头致富,把西柏坡精神发扬好,才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救命之恩。

上世纪50年代,为修建岗南水库,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从鱼米之乡的“粮窝子”搬到了高山岗。曾经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西柏坡又一次作出了牺牲。

当时,西柏坡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统销粮。为了增加收入,18岁的闫青海在水库上开起了运输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西柏坡。当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闫青海,发动村里五六个壮劳力与他一起到石家庄当装卸工;后来,带领村民在水库打鱼,依托红色资源,开了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闫青海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

如今,走进西柏坡,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家院整洁漂亮,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马路通到了各家各户,污水处理、文化长廊、卫生设施等一应俱全。近年来,西柏坡村民从卖茶水、卖鸡蛋、卖纪念品起步,发展起了旅游服务业,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

虽已过古稀之年,闫青海依然闲不住,还在开着游船。“游客都喜欢坐我的船,听我讲当年党中央在西柏坡的故事。”闫青海说,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柏坡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3)西柏坡:70年,三代人的精神传承

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对农家乐宾馆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引导村民通过发展旅游增收致富(2017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震 摄)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 张涛、黄小希、闫起磊、范世辉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