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谢治菊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领域的逐步渗透,新的技术范式已从支持性工具变成了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对教育的核心影响,主要在于这些技术将人、财、物和知识空前地联结起来,并催生了教育决策、教育资源共享方式、教育传播途径的深刻变化,推动教育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从局部向系统、从线性向扁平化、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向,此种转向有利于发现教育内外部各要素与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引导教育行为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扶志”的扶贫理念。无论从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入“大数据”这一元素之后,教育的扶贫功能更加凸显,因为,大数据会驱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会促进教育扶贫各参与主体之间的高效协同,能实现教育扶贫过程智慧管理。
大数据实现帮扶过程的科学化、专业化与智能化
那么,大数据是如何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呢?概言之,大数据的大样本、大价值、大规模和大系统将驱动教育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性、帮扶管理的精细化、帮扶举措的精确性和帮扶结果的高效性,实现帮扶过程的科学化、专业化与智能化。
具体而言,首先,大数据可对教育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提升帮扶的针对性。大数据能对教育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识别,能有效匹配教育扶贫主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满足扶贫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升帮扶的针对性。
其次,大数据可对教育扶贫过程进行精细管理,实现帮扶的科学性。现代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前提是大数据,大数据可通过数据整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成本,通过智能化监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分析帮扶对象的价值偏好契合公众需求、实现弹性管理。简言之,大数据能够通过让海量、动态、多样的数据有效集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开展科学管理、精细服务提供强大的信息基础。
再次,大数据可对教育扶贫需求进行精确定位,强化帮扶的专业性。大数据是实现教育帮扶充分化、便利化和精确化的可靠途径。大数据具有的量化、全面、精准的分析功能,无疑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育帮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精确获取教育帮扶对象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利化的服务,从而使服务的主动性更为增强、服务方式更为灵活、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更加高效。
复次,大数据可对教育扶贫动态进行智慧监管,增强帮扶的协同性。大数据让治理结构的扁平化和治理过程的协商化成为可能,让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成为过去,让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有效协同成为现实。一方面,大数据可全方面、多层次驱动教育精准扶贫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方向转型,驱动教育扶贫监管过程的现代化和反馈控制的智能化。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部门联动机制,大数据让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各方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学校和家庭实现协同攻关、协同帮扶和协同管理。最后,大数据可对教育扶贫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帮扶的有效性。
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价值
作为全国的数谷中心,贵州省在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走在了前列。教育脱贫是贵州省“六大脱贫攻坚战”之一,主张用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教育公平与教育扶贫,决定每年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将实施学生精准资助惠民计划、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等八项计划,让贫困家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的贵阳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能够助推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的形成。该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用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技术,让最优质的资源,直接、具体、快捷地服务于师生最迫切的需求,让贫困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能提高精准扶贫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根本,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走出了一条新路。
第二,能够实现针对性帮扶。贵阳市教育局帮扶长顺县的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可以记录学生包括问题数据、行为数据在内的学习轨迹,通过轨迹进行分析、诊断和预测,识别出学生潜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由此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帮扶路径,为学生学习提供实时支持;同时,通过将教师上课、专家打分及评价、受训老师教学反思等视频、文字材料进行保存,形成新的数据平台,平台定期对教师成长过程、专家指导过程、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作为评价帮扶成效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第三,能够促进贫困地区教师能力的提升。该模式跳出了传统教师能力提升方法的窠臼,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通过“专家课堂点评—教师教学反思—教师能力提升”的方式,让3名专家对1名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素养进行全方位帮扶,并通过大数据系统动态监控帮扶过程,及时了解帮扶成效,对提升教师能力有重要的价值。
经过一年半的运行,贵阳市教育局大数据教育扶贫项目成效显著,不仅教师的教学理念明显转变、教学技能明显提升、综合素养明显增强,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也得到矫正,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大幅度提升。
完善大数据驱动的模式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驱动的教育精准扶贫,能够提高识别对象的精准性、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服务供给的靶向性和绩效评估的有效性,能够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与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为促进该模式可持续发展,扩大该模式的受益范围,提升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转变理念,构建大数据驱动教育扶贫生态圈。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容量大、变化快、多样性、高价值等特点,构建一个“提智、提质”的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精准覆盖、精准推送、精准支持,持续形成教育精准扶贫生态环境。第二,深入挖掘大数据系统,分析参与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特点。教育大数据反映的不仅仅是教育现象,还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建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区域教育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由主观经验总结走向客观数据分析,由推断走向科学。第三,完善保障条件,建立大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尽可能给被帮扶教师可持续的物质激励而非简单的精神激励;完善沟通机制,增加指导专家与被帮扶老师之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质量与频次;完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制定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畅通可持续沟通机制等来规范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改进。
(作者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