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泥土芬芳的文化礼堂成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9-05-10 14:37:58

台上矫健武姿、台下抬腕下笔,被会议主持人称之为“文武上田”的生动场景,通过网络远程接入主会场。5月7日,省政协以“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为主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生协商论坛。主会场大屏幕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来自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文化礼堂的现场。

从临安城区出发,驱车20分钟就到了上田村。村文化礼堂是一片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群,最中间是村文化广场,旁边依次坐落着乡治馆、荣誉室等,东边还有剧场、文武馆、文昌阁等。2012年底,浙江省第一家文化礼堂在这里诞生。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数量已经超过1.1万家,遍布乡野,并呈燎原之势,成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金名片,还被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为何带有泥土气息的农村文化礼堂,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好,由盆景连成风景?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先后走访了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村文化礼堂、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文化礼堂等地。

余杭瓶窑南山村:

书法绘画,排练舞蹈,还有“村晚”这道大餐

随着2014年文化礼堂建成,余杭区瓶窑镇南山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不再是打牌、聊天、搓麻将。

5月6日晚7点,钱江晚报记者来到南山村。刚入村口,就听到了阵阵悦耳的音乐,循声而去,正是村里文化礼堂内传来的。二楼多功能厅内,十余名女村民正合着节拍排练着舞蹈。一旁的村干部秦军自豪地介绍,姐妹们正在为接下来的瓶窑镇人民运动会准备文艺节目。

眼前这位皮肤黝黑、干事利落的村干部秦军,是村民眼中南山村文化礼堂的“大管家”。从最初的选址,到动工建设、礼堂布置,乃至文化礼堂内举办的每一场活动,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南山村是一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村落,不仅有‘国保’级单位摩崖石刻,还出过北宋参政知事盛度墓、抗金护国将军盛新等,这么宝贵的资源,为何不把它发掘出来呢?”在秦军的策划下,以前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逐渐整理、充实、并最终促成诞生了村史馆。记者在文化礼堂二楼看到,村史馆内详细介绍了村史、村情,一目了然。

秦军说,南山村人爱好书画,省书画协会会员有两位,市级书画协会会员四人。“我们也在积极发挥有书画专长的村民,专门在文化礼堂开辟场地,他们每月两次在这里开展书画活动,义务为村里的孩子授课,连很多租住在南山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经常来我们这边学习。”

“文化礼堂就要吃尽用透,发挥极致。”秦军说,有村民应征入伍了,出行之前会专门在文化礼堂举行“壮行礼”;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也会在这里进行集结表彰;而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村晚”,更是南山人最为期待的文化大餐。

“能感受得出,文化礼堂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对推动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秦军深有感触。

如今,文化礼堂还在南山村不断壮大,南山文化礼堂的分堂——盛氏祠堂,也将开门迎客。

金华浦江新光村:

礼堂效应显现,城里人周末往村里跑

行走在金华浦江,似一场文化之旅。闾门深巷、宗祠牌坊、月台照壁、深宅大院,浦江的角角落落充满了东方韵味。

新光村,位于浦江北部,属虞宅乡管辖,浦江至杭州的20省道穿村而过。这个仅有600余人的小村落,以朱姓居多,又名“廿五都朱宅”。

村里有一座灵岩古庄园,被誉为“江南乔家大院”,是一所充满浙商三百年传奇经历和故事的江南大院,而修葺一新的新光村文化礼堂,恰好坐落在它的对面。

眼前这座文化礼堂,门头墙面上的五角星和“人民公社好”异常醒目。驻村干部朱婷婷告诉记者,新光村文化礼堂是以原建于1971年的村大会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因新光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先后进行了三次修缮和提升。

“文化礼堂的设计融入了我们当地的乡情特点,依照文化礼堂的格式来规划建设,内设有文化长廊、丰安讲习所、农家书屋、笑脸墙、演出舞台、音响投影设备等,成为村民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开展各类文体文娱活动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朱婷婷说,随着新光村乡村旅游业的红火发展,2018年2月投入70余万元对文化礼堂进行了全面提升,打造了乡村红磨坊综合演艺场所,每周六的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新光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朱祖有一点儿也没闲着,用他的话说——“哪也去不了,哪也不想去”,文化礼堂内的节目足够精彩。这其中,就包括已经连续多年在这个礼堂内举办的《中国好声音》浦江赛区海选活动。

“以前是我们想破脑袋往城市里挤,很难想象现在城里人一到周末,就扎堆往我们这儿赶……”年过六旬的朱祖有爽朗地笑了。

如今,新光村人气也越来越旺,也吸引了不少创客们在古宅里工作生活。他们像家人一样串门聊天,周末还在村里的文化礼堂举办交流活动,弹唱民谣,练咏春,学古筝,表演花艺茶道。

用“活”文化礼堂

“管家”作用不可小觑

在多地走访中,记者能明显感觉到,文化礼堂建设,硬件重要,软件同样重要。做得好的文化礼堂,一定有个出色的“大管家”和一批热心骨干。

5月7日,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如何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的话题引发了省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界别群众代表及场外代表积极发言,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大家的关注热点之一。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潘海生告诉记者,过去几个月中,他曾先后到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台州等地10多个县(市区)2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进行调研。

“文化礼堂人才队伍还不够稳定。”潘海生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基础文艺人才少,专业骨干人才有限,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难以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会上,不少省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省政协委员施丽君就提到,“实行聘用‘文化管家’制度,利用社会团队力量和当地乡贤,以及有文化情怀的人员来参与场地的管理,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完善文化礼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乡镇文化员编制,并专职专用。”

省政协委员李文冰建议,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类高校和地方专业院系科研和专业人才优势,服务农村文化礼堂人才队伍建设。她说:“可依托高校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管理人才系统培训;通过设立文化艺术类专项基金、委托课题等方式,委托高校开发农村文化建设远程课程;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单位合作,共建农村文化礼堂示范基地。”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蓝震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