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记者 沈吟 通讯员 何丽军)“这是刚办好的残疾人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两项补贴申请表也给你填好了。”前不久,仙居县福应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周金伟,把上门代办的证件交到了坑口村村民张银娥的手上。
“这么快证就办好了,还送上门,现在政策真好。”张银娥连声道谢。因为家住偏远山村,又行动不便,她此前一直没有申领残疾人证。周金伟走访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为其代办涉残事项。“仙居对全县1万多名残疾人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会上门代办30项助残服务事项。”周金伟说。
这是全省助残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缩影。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和助残事项申办比较困难等问题,省残联探索创新“1+X”助残服务集成联办机制,将残疾人证和各项助残事项办理合并成“一件事”,办证时间压缩一半以上,服务申请高效便捷,让残疾人共享改革成果。
如今,从残疾评定到发证已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在衢州市衢江区办理残疾人证,原先需要跑3个部门、提供4项材料,费时又费力。当地残联与卫健部门工作联动后,打通流转环节,精简提交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残疾人办证最快只需30分钟。
从“一事一申请”到“一次申请、事项通办”,省残联积极推进“一件事”联办。以往残疾人办理助残事项往往办一件要申请一次,如今,通过事项合并、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等措施,多件助残服务事项实现通办。玉环市在改革办等部门统筹协调下,通过残联、民政、教育、交通、人力社保等涉残事项内部联动,残疾人低保、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公交爱心卡等涉残信息数据实现共享,27项助残服务事项集成办理,极大方便了残疾人办事。
“你跑”变“我跑”,上门办、代办、帮助办和网上办等多种形式,让残疾人办事少跑腿、不跑腿。“6月25日电话订车,第二天就坐上了新车,太方便了。”长兴县雉城街道的邵良华说,提车时残疾车的保险、上牌等手续一个小时不到就办好了。此前,县残联已向车行提供了邵良华的残疾证明,并由工作人员专人领办,陪同车主办理相关手续。据了解,我省各级残联针对残疾人办事不便的难题,推出多种服务举措,让残疾人办事更便捷。
此外,省残联推动助残服务事项下放,将助残服务事项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进入社区服务窗口,让残疾人能在家门口就近办理。杭州市江干区将10项残疾人办事服务事项纳入社区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智慧平台,实现“15分钟生活圈”内即可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