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记者 骆静怡 通讯员 吴巍
2017年5月1日,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先行先试,集中管辖杭州地区五类涉网一审民事案件。在杭州铁路运输法院的基础上,2017年8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集中审理杭州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的六类涉互联网一审民事、行政案件。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为司法领域贡献“智慧法院”杭州样本。
涉足全新领域
全国首个互联网法院成立
黄忻是杭州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审判第一庭的副庭长。2000年,黄忻从宁波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到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当时,虽然法官不多,但案子也少,工作还算比较轻松。就在两年前,黄忻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忙碌成了主旋律。
“2017年三四月间,我接到通知即将开始审理涉网案件。”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没有案例和做法可以参考,但黄忻的第一反应不是紧张和担心,而是有点兴奋。“这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很有意思。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是伴随着互联网初期发展成长的一代。当时对自己充满信心,适应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只需要熟悉操作平台就可以了。”
为了更加得心应手,正式接手前,黄忻做了些准备工作。前几年,杭州已经试水“网上法庭”。杭州中院、西湖法院、滨江法院、余杭法院成为“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的试点法院。黄忻来到其中一些法院里,参观、学习,并借鉴它们的优点。
2017年5月1日,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开始集中管辖杭州地区部分涉网案件,黄忻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审理涉网案件的法官。所有的案子压在一个人身上。这一年,黄忻已经数不清加了多少次班。“有时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办公室,当天的事情必须当天完成。每个月60个案子也就是个基础数。”后来,法院陆续借调和选调了其他法官,共同工作。
据统计,2017年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累计立案受理4825件,审结342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线上庭审平均用时28分钟。
从线下到线上
90%的案子采用电子送达方式
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的首页,有这么一句话: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起诉、调解、立案、送达、举证、开庭、判决……每个环节全流程在线。只需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当事人“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
既然是全新的模式,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验。边办案、边摸索,互联网法院一次次让大家对它刮目相看。
“送达难一直是困扰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头号难题。由于现在‘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无法切实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黄忻手上一个关于电子送达的案子入选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批十大涉网典型案例。
这是个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的案子,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电子送达方式、地址等做了明确约定,审理过程中,法院向被告的手机号码推送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资料,平台系统提示发送成功。可是被告未按期到庭参加诉讼,法院依法缺席审理并作出判决。
从2017年6月,法院就已经开始陆续试着用短信、邮箱、聊天工具、电子商务等平台,进行电子送达。
2018年4月10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全国首个大数据深度运用电子送达平台全功能上线。“原本,电子送达还需要书记员手动输入内容再发送。现在这个系统能自动检索受送达人名下常用电子地址,针对实名手机号码、宽带地址、预留邮箱地址、电商平台账号等,实现一键点击多通道同时送达。”黄忻说。
平台的智能程度也很高。它会与立案时的当事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默认为文书送达地址。如果不一致,则要自动对当事人名下的手机号码、宽带地址、电商收货地址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
目前,互联网法院里90%以上的案子都采用了电子送达方式,将原本可能需要20多天完成的任务,缩短到现在十几秒。除此以外,杭州互联网法院还上线了全球首个“异步审理模式”。法官、当事人、代理人可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利用零碎时间完成诉讼审理,颠覆了传统的诉讼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