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来了怎么排 要不要建造“漂浮屋”?
“能否通过改进房屋外形来提高抗洪能力?”“怎样建造水面上的漂浮屋从而不会被水淹没?”“是否可以完善水利系统来有效排走洪涝?”前些天,卖鱼桥小学六年级学生集体玩了一把“穿越”,因为他们在替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出谋划策”,怎么更好地设计建造房屋和排水系统。
这其实是学校“STEM”平移项目的一个跟进实验。六年级学生根据该校特色的“渔之韵”课程,以“良渚文化”为内容核心,开展了集探究、参与、体验、合作、创造为主题的“梦回五千年,寻觅良渚国”实践活动,不断领略与探索良渚文化之奥秘。
众所周知,良渚古城地势较低,年降水量很大,洪水常常发生。借鉴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智慧设计,同学们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防洪设想,“漂浮屋”“房屋外形改造”“水利系统设计”等,学生一项项讨论过来。每个项目都很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绘制古城地图时运用到了数学的比例尺知识,古城概况则与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相衔接。
整个课程,除了让学生当“小建筑师”外,也让其尝试当“小设计师”“小诗人”。如在文化创意设计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前期学习与实地考察的良渚元素收集,在空白帆布袋上、笔袋上、帽子上发挥创作,绘出了各样创意十足的图案。在诗歌创作班级,通过文字的呈现,学生们又带给大家一场特别的“穿越之旅”。
据了解,卖鱼桥小学“渔之韵”课程,倡导跨学科设计、多层次体验、多元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渴望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课程,是一场与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让学生们借“渔之韵”活动的机会,徜徉在五千年前文物的海洋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它们,感慨于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