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西湖教育全域优质发展的最好见证
这里有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如有着各种创新实践器材的能源馆、能仰望星空的天文馆,以及各种大数据整合的智能评价终端。
这里有出色的教育教学成就,教师的课堂、论文、课题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学生在体育、艺术和科学等领域大获丰收,如DI社团的学生站在了美国总决赛的舞台。
这里有用心的育人理念,如图书馆在周末也对学生和家长开放,提供一个亲子阅读场所;家长会,改变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的传统形式,转为对家长进行各类培训。
这里,就是转塘小学。
再过几天,学校就将迎来110年校庆。这所有着深厚底蕴的老校,在新的时代正焕发勃勃生机,无论是校园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师资队伍、课程建设,都取得了大幅提升,在名校林立的西湖区,已经成为区内一所新优质学校。
转塘小学,是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教育缩影。未来,随着之江板块的区位优势不断显现,学校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
历史沿革
110年风雨征程 110年砥砺前行
1909年,横桥名士倪瑞甫,联合泗乡知识人士在横桥村开办具有近代特征的学校,时称“横桥村前山小学”。从这里,转塘小学开始了110年的历史征程。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学校几易其址、几经改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转塘区块的中心小学。
进入21世纪,学校有了长足发展,校园环境、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形成了多个校区并行发展的格局。
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转塘小学与学军小学成立区内首个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助推,转塘小学对原校园文化进行了更好地梳理、继承和发展,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得到大幅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厚积薄发,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更快更优地发展,教育生长的势头良好,得到一方百姓的信任和赞许。
精彩解读
校训承载教育价值 课程实现美好目标
有了关键的指挥棒 转塘小学弹奏出和谐之音
“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就幸福的人生”——这是转塘小学的校训。这一句话,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所有转塘小学师生心中的梦想。“根据学校百年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几任校长和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我们提炼出校训后,全校老师都在不断内化,对它做注解,不断充实它。”转塘小学校长王建说。
什么是“自己”?不是狭义的。是一个人,学生、教师;一个团队,班级、年级、教研组等,当然,也可以是学校——转塘小学。对“最好”的理解,也很清晰:指的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的发展,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对“幸福人生”的注解,也很实在,“当下”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享受到童年的成长快乐,教师要发展专业水平、享受职业尊严、体会教育教学相长。
在采访中,许多老师说着说着,就会提到这些关键词。怎么样让学生得到发展、不断进步,这是老师们随时在思考的、在行动的。
校训,是美好教育的目标,需要有扎实的落脚,目标才能实现。在转塘小学,这个落脚点就是课程。学校“幸福”文化的构建,通过课程建设加以显性表示,促进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
从2014年开始,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以改变转塘地区“教育生态”为目的,努力推进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五院一梦:学校选择性课程构建和运行的机制研究》。
“五院”指向学校选择性课程建设,主要是指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健康院、少年礼仪院。“一梦”主要是指成长梦想,也就是校训所承载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学校围绕五大方面开设了100多门拓展性课程,在做实规定的基础课程的同时,构建幸福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得到全面成长 教师得到专业发展
转塘小学的师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课程,果然是最好的“催化剂”,让转塘小学的学生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
在课程的实施中,学校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特长、文明习惯等都得到提升,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艺术和体育类的“校园明星”。
声名远播的国际跳棋,近几年来,张嘉诺、王与同、陈沈奕等学生,先后多次亮相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并产生了葛庄俊、王与同、陈沈奕、姚宇坤、周紫晨、郑晨阳等6名国家级候补大师。学校也被授予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形成了国际跳棋的“转塘模式”。
学校的“DI创意思维”社团,同样有着辉煌战绩,不仅冲出省市,还获得过在美国举行的DI全球总决赛的比赛资格,在国际舞台上都展现了转塘小学学生的风采。
各类团体比赛,更是收获累累。区科技节、区运动会上、区艺术节等,学校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多个项目或总分等名列前茅。
学生成长的背后,是老师。一所学校,最大的“软实力”,也就是教师。
走进转塘小学,处处可见浓厚的业务氛围。利用和学军小学的共同体平台,学军小学的名师在转塘小学成立了10大工作室,各种教学研讨互动活动,那都是“家常便饭”。就在前段时间,学校刚进行了各学科的专场研讨,把周边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起邀请来,共同切磋交流,打磨教学能力。
也正是在这样的孜孜不倦下,教师队伍实力整体提升,个性鲜明的老师成长起来。全校97位教职员工,省市区教坛新秀20多名,区一、二层次学科带头人8人。各类优质课评比、教科研等工作,在区内均取得不俗成绩。
老师们,最有发言权。葛国妹老师,在转塘小学已工作了32年,说起学校,她特别自豪:“这一路走来,我们学校非常踏实,尤其是这十来年,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关注全面发展,给了孩子最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已近50岁,但她依然在当班主任,每天充满激情地在工作。
“我为自己是转小人而骄傲。”张明老师,她和学校的渊源很深:父亲是转塘小学退休老师,她和女儿都是转塘小学的毕业生。“这些年,通过共同体的平台,眼界越来越开阔。”她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学校领导支持、团队合作努力。“我们的后劲很足哦。”张老师笑着说。
与她们相比,工作三年的丁铭老师,是个典型的“小年轻”。她是学军小学教师编制,可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被派往转塘小学,一直负责带“DI社团”并获得多项大奖。“我特别感谢转小,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和孩子和学校一起成长。”丁老师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
深入思考
有了“风调雨顺”的教育生态系统
转塘小学“本土”文化顺利完成“自我修炼”
细读转塘小学的110年发展史,充满了对教育的坚守和执着。
而其中,最可圈可点的,就是它近十年来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一所老校焕发新颜的历程,也见证了西湖区推进教育全域优质发展的大手笔。
作为西湖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其中一对组合,学军小学和转塘小学互融共荣。通过“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助推,转塘小学“本土”的校园文化、领导团队、师资队伍,都顺利完成了“自我修炼”,不断成长壮大起来,实现了质的跨越。
如今的转塘小学,有了一个“风调雨顺”的教育生态系统,步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是转小百年办学的宗旨,也是当前及今后转小发展不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