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锎:手上的黑和茧 是每一次进步的标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04 16:19:02 Mon   

个人名片: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加工中心技术与应用专业大三学生,获2019年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比赛车工(普车)赛项一等奖。

最近,陈锎在省集训队收获了一个新名字——“陈开门”。

这是和他一起集训的小伙伴取的。因为每天早上7点45分,他都会第一个到集训室,把门打开,等小伙伴们过来,8点准时开始集训。

“因为车工组只有我一个人住学校。”备战“振兴杯”全国学生组决赛的日子里,陈锎和另外两位来自其他学校的小伙伴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

“一起吃苦一起笑。”陈锎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赛,有幸认识这么多高手,一起切磋,很开心。

“学渣”的进阶之路

陈锎的“锎”字,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见肯定不太认得。陈锎说,这个名字是爷爷当年查字典取的。“因为‘凯’这个字太常见,所以取了‘锎’。”陈锎听爷爷说,这是希望他长大后能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可是,小时候的陈锎和很多男孩子一样,调皮、不爱学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渣”。初中升高中时,父母希望他能学一门技术,就给他报名了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加工中心技术与应用专业。

“学着学着还挺感兴趣。”在高一的学习中,由于陈锎每次做出来的工件都能达到90-100分,老师就把他选进了兴趣小组,之后又进入了学校集训队。

集训队的王梁华老师,同时也是本次国赛陈锎的指导老师。“他很厉害,我的技术都是跟他学的。”对陈锎来说,王老师是偶像,也跟着他做了很多项目。

下午1点,持续5小时的实操训练结束,陈锎和小伙伴收拾好工具,一起洗手吃饭。20分钟后,他们要练习理论题。“针对上午的训练,我们还要查漏补缺,做错的单件要重新做一遍。”不过对于这样的训练,陈锎已经习以为常。

“为了这次‘振兴杯’,我们暑假就训练了一个半月。”从杭州市选拔到浙江省选拔,陈锎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准备,光工件就做了30多套。“多练总是有收获的。”陈锎说,这一次能有资格参加国赛,一半是幸运,另一半是努力。

不磨出几个茧来

怎么成为一个好技工?

接受采访时,陈锎总是不自觉地抠自己手上的茧子和指甲缝里的黑东西。他说,一般做车工的,手都会很黑,因为车床上有机油,即使当天晚上洗了,第二天还会弄脏,所以不太能洗干净。“很多人都说我们小小年纪比老年人的手还粗糙。”陈锎笑着说,“可这是劳动者的标配啊!不磨出几个茧来,怎么成为一个好技工?”

在工件上做成不同形状的螺纹,这个环节据说是车工考试中最难的,不过也是陈锎最喜欢的。“一个是难,还有一个是时间要求高。”陈锎介绍,螺纹的形状有双线梯形螺纹、三角螺纹等,一般要求在10-20分钟内完成。“不过做出来好看的话,会特别有成就感。”

对于未来,陈锎想往设计方面发展。从去年开始,他就跟着王梁华老师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新的医疗器械酶标仪。“通过设计,把现有的酶标仪体积变小,但里面的东西不能少,而且读取速度要加快。”陈锎说,接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还有很多。

“当然是选择挑战了!”他说。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摄影 项凯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