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振兴杯” 加油“新制造” 感悟“工匠精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06 09:51:05 Wed   

上周六,商报实践营组织小记者们前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杭职院)进行专题采访实践,这里将于11月15日-19日举行“振兴杯”第十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此前,来自全省11个地市和省直代表队的162名佼佼者已于这里展开了激烈的切磋,共选拔出了12名优胜者,组成浙江省集训队成员,将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决赛。这次专题采访,商报小记者的任务就是采访这些“种子选手”,看看他们是如何备战全国赛的,给他们加油助威,给“工匠精神”加油助威;同时,也让小记者们对“新制造”、“大国工匠”这些热词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小记者,大实践,快成长

“振兴杯”是什么?工匠精神又是什么?虽然对于主题非常陌生,但丝毫吓不倒经验丰富的小记者们。采访前小记者万哲就通过“振兴杯”的往期报道,详细了解了今天要采访的选手们的工种,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关键词和问题,供采访使用。万哲还特别向记者介绍了他手中的笔记本:“上一次‘机器人格斗大赛’的采访活动,我就带着这本本子。现在这本笔记本成为我采访时专用笔记本啦。”言语中满满的都是对小记者身份的自豪感。

采访培训时,带队记者特意邀请有采访经验的小记者向小伙伴们分享经验。小记者刘坤厚已是多年的“老”小记者了,采访活动基本上都会看到他的身影,而每一次的采访活动都会让他有所成长——上次分享经验时还是3点,这回就增加到了5点:“第一,不要去打扰正在工作的人;第二,采访要有礼貌,介绍自己身份;第三,采访要观察细节;第四,记录采访的回答要言简意赅;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问有用的问题。”分享完毕连家长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小记者吕徐雅歆是第一次参加采访活动,她妈妈对小记者刘坤厚说的最后一点深表认同:“她现在还没有交流的概念,还不知道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答案,所以总是问完一个问题没等人回答就问下一个问题了,问的问题也经常让人没法回答。看到现场的小记者‘前辈’们的表现,我相信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会慢慢让她从单向输出的模式转变为学会交流。”

而活动参加得多的小记者俨然已经有了真正记者的风范:汽修基地里,一些选手正在考试,小记者李攸燃和刘坤厚入场看到好几个身穿蓝色制服的大哥哥们趴在车底下,于是也趴在地上,想要靠近看看是如何操作的——在不影响选手比赛的情况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追根究底,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大记者的素质。

点赞“振兴杯” 加油“新制造” 感悟“工匠精神”

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采访,再带着答案去写作,是成为记者的必修课。在采访前培训结束时,带队记者给小记者们布置了任务:每个人至少找出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工匠精神。

偌大的车间里,一位身穿绿色制服的男人正在拿着仪器测量模具,手指一旋,带着仪表盘的指针就停留在了合适的位置,随着指针的移动,仪器上的数值也在不断变化。小记者刘坤厚很快被这个场景所吸引,观察许久之后,他上前问:“您好,叔叔,请问这个是什么仪器?”

“这是高度尺,用来测量车工比赛的模具的细节的,它可以测出肉眼无法分辨的差距。你看,这个指针在这个模具的这个位置,显示的是122毫米,换个位置,就显示有了0.02毫米的误差。”这位师傅是现场参赛选手的教练,在车间工作了一辈子,明年就要退休了。

“0.02毫米的误差也能看得到吗?”刘坤厚很是惊奇。他仔细地观察仪器上指针的挪动,发现数字真的在变化,不由感叹,“真是太了不起了!”

教练笑道:“进了车间就讲毫米,这些是一定要精细的。这些车床做出来的模具,接下来就会作为零件去制造别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这边没把握好容差的尺度,后续和其他的零件就会不匹配,影响非常大。”

刘坤厚听完恍然大悟,在采访小总结环节上分享了他的关键词:精益求精和敬业。“精益求精就是做到99.99%还不够,不到100%不罢休;敬业就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责任感。”他的关键词也得到了其他小记者的认可。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精益求精、敬业呢?”面对带队记者的发问,小记者们陷入了思考,这时带队记者再次引导,“我们刚刚都经过了汽修基地,如果那些修车的人不敬业,会发生什么?”

小记者们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工匠精神”背后的深意: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工作态度却有好坏之分——不论哪一种职业,都可能事关人命,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不断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娅妮 陈耀慧 文/摄  编辑: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