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杭州网>>热点专题>>杭网聚焦>>  
 
“3·15”公布的这些“坑” 你遇到过吗?
2020年03月16日 08:58:11 星期一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讯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杭州市各城区发布典型消费维权案例。快报整理了5个消费维权案例,来看看消费过程中有哪些“坑”。如果大家在消费时权益受损了,可以拨打12315或12345进行消费投诉。

去给头发做护理,却只剩下2厘米?

高女士在湖墅南路某美发店做头发护理时,因店家操作失误,导致其满头头发断裂,只剩下2厘米长。

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到美发店现场进行调解处理。经咨询相关专业人员,查验相关资料,反复调查取证,最终发现,店家存在误用软化剂。

面对证据,店家终于承认是发型师操作错误,愿意支付8000元现金补偿,并向高女士赔礼道歉。

11000元购房认筹款,为何不能退?

蒋先生委托杭州某有限公司办理购房事宜,并签订了合同,缴纳了一笔购房认筹金11000元。合同约定,未交首付款可随时退认筹款。后来蒋先生因个人原因,不想买房了,该公司却多番推脱不肯退还认筹款。

蒋先生向江干区市场监管局笕桥所投诉,工作人员确认合同里明确了可以退还认筹金的条款后,最终协调双方达成协议,退还11000元认筹金。

是我看错了,还是你设局了?

今年初,滨江区市场监管局举报投诉中心突然接到多起关于辖区某科技公司App消费欺诈的投诉。

反映人参加了该公司推出的一个幼儿绘本打卡返现活动。原本支付358元,如果一年打卡满306天,就可以返还这358元。该公司后来又推出了“支付一分钱提前返现”活动。然而,参加之后,消费者发现,这个“返现”其实返的是66节英语课程,而参加了这个提前返现活动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之前的打卡返现机会。

不少消费者觉得,商家这是诱导消费,极具欺骗性。

消保委工作人员约谈了商家。商家表示,操作页面下方有写明参加提前返现活动后不支持退款且“0元”打卡活动相当于完成兑现的说明,认为是消费者没有看清条款,而自己尽到了告知义务。

消保委明确告知,其文案存在歧义、表述含糊,极易引起消费者误解,并督促商家立即整改。最终商家按要求修改了文案,也发布了具体解决方案:消费者可重新选择是否参加返现活动;对于参加返现活动的消费者再加赠课程。

空调年年出毛病,能不能要求赔偿?

肖某6年前在某经销商处购买了一款空调,每年都发生质量问题,虽然每次都修好了,但是第二年又坏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空调出现小问题属实,商家确实存在态度消极、不解决问题的情况。

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将此情况直接通报了该空调经销商的总部。最后总部给出了处理解决,对经销商作出了罚款3000元、降级处理;对维修方罚款1000元、对消费者赔偿1000元的处理结果。

说好送一个月流量包,为啥“自动”续费?

赖先生接到某运营商的客服热线,称其办理的宽带业务可免费享受手机终端送流量服务一个月。3个月后,郝先生在宽带到期前,前往营业厅退押金时,被工作人员告知,要扣除3个月的手机流量费才能退回押金。赖先生觉得,自己在未接到任何收费通知的情况下,被扣除费用,责任不在自己,要求退款并解除服务。

高新区(滨江)消保委经调查发现,赖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某运营商的外包团队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未按相关规定,在免费服务合同到期时及时提醒,也未经消费者确认就进行收费。经调解,由该运营商减免了多收消费者的流量费,并上门帮消费者办理了光猫设备交接和退还了押金。


作者:记者 王青 通讯员 郑闻呈 姚吉 张玲慧 编辑:陈俊男
 
     

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