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以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彰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打造“生态杭州”。
(33)发展生态经济。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现代回收体系建设,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和统计监督体制,推进节能由工业节能向包括交通、建筑、家电在内的社会节能延伸,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倡导节约文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进节地、节水、节材工作,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打造节约型社会。
(3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推进园林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增加林分、改善林相、扩大森林蓄积量,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扩大绿化覆盖面,增强固碳能力。加强生态功能区、六条生态带保护和建设,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修复,强化饮用水源和战略性水源保护,积极推进主要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评估,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加强噪声控制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沿路沿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
(35)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研究,普及生态文明教育,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发布杭州市生态文明公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总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推进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青少年“第二课堂”、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植物园等在培育生态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
(36)建设低碳城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充分体现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加快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37)完善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科技研究,强化生态科技监测,培育生态科技人才,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污染排放约束、政府优先采购绿色环保产品机制,制定能够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提高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发挥市民、企业职工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监督作用。深化生态法制宣传教育,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规章,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