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优化结构、高端高新、集聚集群、融合发展”为导向,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杭州特色“3+1”现代产业体系。
(10)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优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服务业创新,扩大总量、提升层次,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坚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按照集聚化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便利化要求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均等化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信息与软件、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对支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门类,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快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杭州入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政策、业态、技术和内容创新。
(1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努力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先导性产业,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12)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认真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丝绸、汽车及零部件、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积极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
(1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投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加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文化、艺术、创意等因素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导向,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粮食和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提高蔬菜自给率。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节水农业、创意农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总部农业。发挥五县(市)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高山瓜果、珍贵花卉苗木等产业,积极推进“上山增效”。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提升“农家乐”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品质,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农业科技人员队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技能,改善农业生产装备条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数字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积极扶持发展现代种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品牌建设,加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推广认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设立农业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保障金等农业保护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15)加快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建设全省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为目标,坚持“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加快省级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杭州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两翼。规划建设一批市级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示范、产业引领和功能辐射作用,推动省级开发区提升扩容,加大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力度。推进新城、城市综合体、服务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布局,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瞪羚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雏鹰计划”),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强做大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深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住房信息系统、市民卡信息系统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信息载体建设,完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推进“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杭州”。 |